■陈彬
不久前,福建省宣布将继续执行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计划招收培养小学、幼儿园免费师范男生500名。该政策在去年第一次推出时,就已经引起了不小争议,今年更是有某师范院校女生直接向省法制办邮寄了“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申请书”。
无须多言,该政策所引起的争议一定是关于性别歧视的,单独招收免费男性师范生必然会引起女生受教育机会的减少,这一点就足以引发人们的质疑,但需要注意的是,类似政策其实并不是福建省所独有的。据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五个省区实行过男生免费师范教育政策,分别是江苏、广西、福建、湖南和四川。
师范生如此青睐男生,其实是有其社会因素的考量,目前国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中,男女比例的失衡是有目共睹的,其产生的一个后果便是对学生的“阳刚”教育不够。而各省颁布这样政策,也是希望平衡教师性别比例,更好地开展教学。
不过,好的初衷就一定意味着好的方式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男性教师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如传统观念中对性别分工的刻板印象,比如教师的职业特点更适合女性,再比如教师行业本身工资偏低,难以留住男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因要么来自于社会层面,要么来自于市场层面。因此,如果“对症下药”的话,我们需要调整的是社会整体认知,提高教师行业待遇,增加教师行业对于男性的吸引力,使其主动投身到教书育人的行列中,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免费”,把男性“请”来当老师。
要知道,如果不提升行业本身对于男性教师的吸引力,这500名师范生最后即使毕业成为老师,也很难预料最终会有多少人能真正在这一行业中坚持下来。
总之,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依然是“要行政还是要市场”的老问题。靠行政手段进行调节自然立竿见影,但很难触及问题根本,长期的效果很难预料,一旦政策不能保证,便会立刻失效;靠市场的调节当然见效偏慢,但这样的改革才是从根本上改革。只是,我们能保持改革需要的足够耐性和行动力吗?
《中国科学报》 (2016-09-29 第7版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