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21 19:37:40
选择字号:
边喝“鸡汤”,边生活

 

在网络并不发达、智能手机尚未出现的过去,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美文美句摘抄本,甚至是语文老师要求的课后作业。大家喜欢摘抄的那些内容,或唯美,或励志,或发人深省,或意蕴绵长。

那时人们喜欢的杂志、报纸中,不少是以这类文章取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个人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展示空间,从博客、微博,到现在的微信公众号。

在这些信息产出中,占很大一部分、而且点击量居前的一类,正是所谓的“鸡汤文”。与最早大家对《心灵鸡汤》一书的喜爱与追捧不同,本来意为励志暖心的“鸡汤文”,正在变成缺乏理性与逻辑的代表,甚至被称为有毒。

“鸡汤文”果然有毒吗?

干了这碗鸡汤?

最近被疯传的一篇鸡汤文,是所谓林心如亲口讲述的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标题“一辈子太长了”颇为吸引眼球,内容是林心如爸爸向妈妈种的兰花盆丢香烟,妈妈最后决定离婚,原因是认为和一个不在乎对方的男人在一起一辈子太累了,后来收获真爱、被温柔对待的故事。

文章内容本来就是脉脉温情,加上林心如的粉丝效应,短时间内被疯狂转载,并不会出乎意料。但很快地,这篇文章就被指认并非林心如所写或者口述,援助是由“没故事的J小姐”所著,林心如经纪人也出面否认。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信息扩散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简单动动手指,点击“转发”或者“分享”,你可能就为一篇“10万+”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点击量,部分公众号和大V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暖心正能量鸡汤当然是不二法宝。当“鸡汤”摆在面前,干还是不干?

“干了也无妨啊,自己打针‘鸡血’,哪怕三小时呢,再喝下一碗就好了。”独立编剧傅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对于“鸡汤文”的态度并没有那么排斥。“就当具有美感的散文来欣赏,能触动心灵的当然好。”

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沈雨辰则表示了相反的意见,指出鸡汤文虽然好看,“喝得时候很爽,好像打了鸡血,但是冷静下来就会意识到,‘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鸡汤文并不能解决真实生活中的任何问题。”

“而且另外一个问题是,好多都是假鸡汤。”沈雨辰所说的“假鸡汤”,正是指上文中像林心如一样被“鸡汤”的名人们。郎平、汤唯、柴静、白岩松、李开复……都曾发生过“被鸡汤”的经历。白岩松曾无奈的说,自己才知道原来全国有那么多人叫“白岩松”,而且说了那么多的“鸡汤”。

喜欢鸡汤文的人智商低?

2015年年底,心理学期刊《判断与决策》(JudgmentandDecisionMaking)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对看似有深意却实为废话的接受程度和辨识能力》(Onthereceptionanddetectionofpseudo-profoundbullshit)的论文,作者为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的心理学家戈登·彭尼库克(GordonPennycook)。

该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究竟怎样的人能够很好地辨识出哪些是“鸡汤”?为什么有的人会特别喜欢分享这些“鸡汤”?彭尼库克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四步验证法”,检测了近300位实验对象对“心灵鸡汤”的接受程度与智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常在社交网站上发表鼓舞人心名言的人,更容易相信宗教、阴谋论及超自然现象,相信那些非常人能做的事情,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偏低。

彭尼库克指出,眼下社交网络上已经充斥着这种垃圾内容,大家每天都不得不对抗这些无用的“鸡汤”,让人精神上非常疲累。其研究结果的最大启示是,大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快速分辨周围人群的新方法。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互助空间“鹿星”创始人包大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论文中的“bullshit”直译的话是“废话”,具体是不是大众所定义的“鸡汤”,有待商榷。“而且对于句子的理解很多时候是一种非常私密的体验,是否会发生共情要看当下的感受。从缓解压力的角度,‘鸡汤’有其好处,但确实也应该注意,不能用逃避和麻醉自己的方法对待问题。”

“毒鸡汤”正流行

“鸡汤文”正在变成不折不扣的贬义词,而“毒鸡汤”却因为其辛辣爽口,变得越来越流行。何为“毒鸡汤”呢?

相较“鸡汤文”的美好励志,“毒鸡汤”旨在揭露现实中赤裸裸的残酷真相。比如流传于网络的“一人一句负能量”,就是一碗纯正的“毒鸡汤”,里面满是“心灵砒霜”,比如“虽然你胸小,但是你脸大啊”,或者“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的美啊”,又如“不要以为世界抛弃了你,世界根本没空搭理你”之类的满是负能量段子。

谈到喜欢“毒鸡汤”的理由,沈雨辰表示“因为参不透结局是什么”,“鸡汤文看个开头就知道结尾,‘毒鸡汤’反倒让人多了一些期待”。相较“鸡汤文”,“毒鸡汤”大多是自黑或者自嘲,更加幽默,读罢往往是笑中带泪。

网友思小妞指出“毒鸡汤”是新的“治愈系”:“心灵砒霜就像难吃粗糙的干粮,你咽的时候觉得嗓子会有一种火辣辣烧着的感觉,但它却总能道出残酷的真相,让你看清前方不进则退的洪流。即便你不情不愿,但为了生活也得要被动努力一下,而这被动的努力就能为你挣得一餐一饭,至少让你不光着腚、饿着肚,偶尔还能培植一下饱暖之后的各种欲望。”

包大英分析说,“‘毒鸡汤’其实在某个角度看也是一种‘鸡汤’”,“‘鸡汤文’是直接打鸡血、励志,‘毒鸡汤’饱含自黑和自嘲。其实两种都是面对生活压力的一种解压手段。相较用假大空的话来麻痹自己,擅长或者欣赏理性思考的人会觉得不如用‘毒鸡汤’来训练自己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什么,在情绪低潮时候能够安慰自己的,都是有帮助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藏在这些段子背后躲避真实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