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心见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9/20 9:50:48
选择字号:
遏制细菌耐药性,中国行动获点赞
访世卫组织抗生素耐药性总干事特别代表福田敬二

 

在抗生素发现之前,感冒曾引发瘟疫、拉肚子经常耗尽患者最后的气力、皮肤划个口子就可能化脓导致死亡。那样的历史会在未来重演吗?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可能正在走向这条道路。目前,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正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如果不紧急采取协调行动,全世界就可能会进入后抗生素时代——几十年来可以治疗的普通感染和小伤会再次变得致命。

问题这样严重,以至于联合国将举行“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汇聚全球政要,专门讨论全球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采访了这次高级别会议的负责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和抗生素耐药性总干事特别代表福田敬二先生。福田敬二在采访中对中国在应对抗生素耐药性上的努力及对全球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

“超级细菌”正在袭来

今年5月,美国宣布发现本国第一例“超级细菌”病例,然后7月份又宣布发现第二例病例。时间之密令人咋舌。

美国出现的“超级细菌”并不是全球最先,在英国和印度等国,早已出现多起“超级细菌”病例。

“超级细菌”通常指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微生物。抗生素耐药性是指微生物在自然进化过程中对原本能够有效治疗其所引起感染的药物产生了抵抗性,从而造成标准治疗失去效果。

“超级细菌”还是个别案例,但由于抗微生物药物的滥用和误用,加快了耐药菌种的出现以及新的耐药机制在全球传播,抗生素耐药性已不少见。

世卫组织表示,现在全球每年约有48万例新发耐多药结核病;105个国家已经发现了广泛耐药结核病;大湄公河次区域的5个国家现已出现耐青蒿素的恶性疟原虫,威胁到全球减少疟疾负担的努力;多个国家已经出现耐药引起的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淋病失败,无法治疗的淋病导致不育、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失明等疾病,且并发症发病率上升;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已非常普遍地出现在全球各地。

许多公共卫生专家担心,一旦对所有抗生素都表现耐药性的“终极超级细菌”在全球传播,人类将受到难以想象的威胁。

汇聚全球力量应对挑战

联合国将于9月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福田敬二认为,抗生素耐药性原本是由卫生和保健部门关注的议题,此次被作为一个高级别政治问题来谈论,可见它的紧迫性非同寻常。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已经付诸了很多努力来应对相关挑战,如医生为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制定了指南,科学界也早就发出了警告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然而,这一问题一直缺乏决策者的关注,也缺乏发展、经济以及农业等所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福田敬二表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实体能够单独解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这个棘手难题,它需要各方的支持、充足的资源和资金、可持续的跨部门共同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此次会议将提供一个重要平台,在决策层面协调不同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行动,同时扩大公众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并促进创新以及新疫苗、诊断制剂、感染治疗方法和其他工具的研发。

福田敬二表示,届时将有众多出席第7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领导人出席“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期待通过此次会议,各国领导人将能更明确地了解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和范围,并为有效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作出新的郑重承诺。

中国努力受到高度称赞

“抗生素耐药性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稳定。我们确认有必要从体现二十国集团自身优势的角度,采取包容的方式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实证方法预防和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同时推动研发新的和现有的抗生素。”在不久前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公报中,专门提出要推动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福田敬二表示,在中国的主持下,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进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展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对全球的引领作用。它反映出中国认识到抗生素耐药性远不是卫生健康问题,还对全球发展有重大影响。公报对全球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在这一问题上对全球的一个重要贡献。

今年8月,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中国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工作目标、主要措施、保障措施相关内容。

中国国家行动计划发布后,世卫组织发表了媒体通报给予祝贺,指出中国发布的《国家行动计划》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全面的思路。世卫组织还表示,将全力支持在中国《国家行动计划》的实施、监测和评价。

福田敬二表示,中国国家行动计划的公布是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对中国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对中国来说是个巨大挑战,但中国一旦认为有问题需要解决,就会有解决问题的非凡能力。

(科技日报联合国9月18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