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绍亮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3 13:42:21
选择字号:
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按照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中国气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编制了《全国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中国气象局组织开展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为规划的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规划经过中国气象局党组会议、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中国气象局局长办公会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全国气象局长工作研讨会议等多次研讨和审议。按照规定征求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各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意见,认真研究并采纳了来自各方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在内容上体现了把握形势与机遇,明确方向和重点,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规划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气象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气象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作出重要贡献,气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成功实现,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从“十一五”时期的年均2956人下降到“十二五”时期的1293人,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从1.02%下降到0.59%。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接近80%,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6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15-30分钟。

气象监测预报水平稳步提高。与“十一五”时期相比,24小时晴雨、温度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8%和13%,台风路径预报误差缩小26%,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北半球可用预报时效达到7.3天。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更加完善,气象卫星实现多星在轨和组网观测,181部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运行,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基本实现观测自动化,区域自动气象站乡镇覆盖率从85%提高到96%。重建1951年以来高质量基础气象数据集,1700万亿次/秒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投入业务运行。

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和生态文明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圆满完成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谈判和宣讲,为参加全球气候治理提供积极的科技支撑。加强了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体系建设,建立了论证技术集成系统。强化了全国环境气象业务,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国家防治空气污染和推行节能减排行动发挥积极作用。

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气象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系列庆祝、深圳大运会、APEC会议、南京青奥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冬奥会申办等重大活动,以及“天宫一号”、“神舟八号”发射,“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载人交会对接等多项重大工程的气象服务保障。

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启动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推进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干旱气象、南海季风强降水科学试验。推进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中试平台和转化机制建设,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成果获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奖。制定实施气象部门人才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气象人才工程,气象人才素质稳步提高。

气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气象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明显增强,多边和双边气象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更加活跃。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气象业务科技、服务和管理等多项改革深入推进。

二、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突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以气象核心技术攻关、气象信息化为突破口,以有序开放部分气象服务市场、推进气象服务社会化为切入点,推动气象工作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加快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全面提升气象预报预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构建智慧气象,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不断提升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要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气象现代化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坚持统筹开放四个方面的基本原则,必须遵循突出创新发展、着力激发气象发展的活力,推进协调发展、着力补齐气象发展的短板,重视绿色发展、着力引领气象发展的新领域,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拓展气象发展的新空间,强化共享发展、着力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五大发展理念: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由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现代气象管理体系构成的气象现代化,初步具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的业务能力,气象整体实力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若干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气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综合先进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集约共享的气象信息化、效益显著的气象防灾减灾、高效普惠的公共气象服务、功能完善的生态文明保障、科学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优先发展的科技人才体系、科学法治的现代气象管理。

“十三五”末,我国24小时晴雨、气温和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将分别达到88%、84%和65%,24小时气象要素预报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将分别达到1公里和1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超过30分钟,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

三、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气象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以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推进实现发展目标。

一是通过改革创新,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强化气象技术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实现气象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切实提升气象监测预报科技水平与服务能力,有效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积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实现气象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提出气象卫星探测工程、气象雷达探测工程、气象综合观测设备设施建设工程、气象信息化系统工程、气象科技创新工程等5个气象创新发展项目。

二是通过统筹协调,促进气象可持续发展。树立协调发展理念,依法依规,统筹推进气象区域、气象行业、气象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实现气象可持续发展。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和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个气象协调发展项目。

三是通过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建设和气候安全。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环境气象与生态气象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气候安全保障能力,有序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积极参与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工程、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项目、粮食生产气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等4个气象绿色发展项目。

四是通过开放合作,构建气象发展新格局。以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新布局,研究制定气象全球战略,深化国际双向开放交流合作,构建气象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五是通过共享共用,提高以人民为中心的气象服务能力。把推进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作为实现气象共享发展的首要任务,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加强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实现气象服务共享共用。提出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警工程、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现代气象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等5个气象共享发展项目。

规划还提出,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党的建设强化保障,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