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8/31 20:01:07
选择字号:
分类办学,高校该追求什么

 

长期以来,对于以科研为导向的高校考核标准,争议声不绝于耳。这种考核方式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以教学为主导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8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改革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实现了“不同类型的高校,不同的建设任务、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要求”。这意味着,浙江省不再使用一把尺子考核高校。

从2016年新学期开始,浙江省将在本科高校试行该办法。那么,它又会给浙江省未来的高等教育办学带来哪些变化?浙江模式又能否称之为一场彻底的教学改革?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高教人士。

重特色,走错位发展之路

“不可能人人都去研究引力波、火星车等,像我们这类高校,更应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如我们浙江省的五水共治等问题。”浙江科技学院校长叶高翔说得很实在,也一语道出了此次浙江省分类分层改革的初衷——引导不同类型的院校走错位发展之路。

早前,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韩剑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说道,这次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改变单一的、以学科科研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鼓励高校做好自身定位,把自身的特色做强做大。

根据《办法》,浙江省改革按二维结构对高校进行分类。维度一:根据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因素,将高校分为研究为主型、教学研究型、教学为主型;维度二:根据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及专业数量等,将高校分为多科性和综合性。据此,形成六宫格式发展类型: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研究型、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多科性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教学型、多科性教学型。

在此基础上,浙江各高校按照分类标准指引,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定位选择申报。之后,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将会对高校进行打分、排名,对于发展好的高校,将有财政拨款支持。

作为“吃螃蟹者”,浙江省的改革也不得不要经历一个过程,面对一定风险。比如,目前主管部门的考核、社会上的大学排行榜、家长和学生观念等,各类科研指标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在短时间内,浙江省大部分高校还将受到“大学排行榜”的左右和驱动,“这样的阵痛是存在的。”叶高翔说。

但从明年起,上海市和浙江省高考将实行按专业录取,这也给普通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契机。“届时社会上可能很快又会出现专业排行榜,一些普通高校的王牌、特色专业很有可能跻身榜单前列。”叶高翔如是说。

鼓励高校一心一意发展自身优势,正是此次改革的要义。

应用型提法依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不得不提的是,此次浙江省有41所高校走上了应用型建设之路,其中包括温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科技学院等地方院校,以及民办本科院校、22所独立学院。相比于其他省份仅十余所高校走应用型高校之路,力度不可谓不大。

然而,这些高校的应用型建设之路,却又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国际上的高校对学术型和应用型有明确的区分,然而,此次改革中并不就学术型与应用型作明确的界定,而是沿用了以往的分类评价管理指标体系,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校。

对此,高校有自身的难言之隐。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应用型大学是具有特定含意的,是培养生产一线工程师一类人才的高校,但国内对应用型大学的定义还不完全一致,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尚不明确。

叶高翔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国内对于应用型大学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和定位,使得大家对于应用型的理解并不一致。有人把大学里偏工程类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视作应用型人才,有人则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一线技工才是应用型人才。“这容易造成一种担忧,对于一些好不容易升为本科的院校,如果因为被界定为应用型而重新被理解为职教,相信没有一所高校敢这么做。”

因此,在具体改革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有这样一种“回避”现象——“或淡化学术型与应用型名称上的区分,而是用分类拨款来引导大学的办学方向;或强化应用型大学的各项内涵,避开应用型大学属于高教还是职教这类敏感问题。”叶高翔说。

不难发现,此次浙江省改革较好地平衡了这些敏感性难题。

三年一确定,如何做到“一心一意”

那么,这里又回归到一个问题——分类办学的关键是什么?

在河北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广明看来,其关键在于高校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而不是经常想着改变自己的办学类型。“因为经常改变类型并不利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高校特色的形成”。

依据这样的标准,刘广明认为,浙江省此次的改革及其配套的分类办法、评价方法,只可称之为改良式改革。

他解释,一方面,它没有突破现有高等教育分类方法,只是考核办法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虽然《办法》中规定了原则上三年不得调整办学类型,但高校的追求目标没有变化,依然是向上走的,“不排除教学型高校的目标仍是成为教学研究型,教学研究型高校的目标是成为研究型高校”,这就使得“一心一意”办学打上问号。

如何让高校安心特色发展,一场更为彻底的改革是必要的。

去年12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高等院校按人才培养的多种类型区分为:学术研究型(科学原理发现与原型验证)、应用研究型(技术原型验证与开发应用)、应用技术型(产品工艺开发)、应用技能型(生产加工技术),共四大类。同时根据学科门类、专业大类、学生人数等将高校分为综合性、多科性和特色性。

刘广明表示,它打破目前中国现有的高校分类办法,对高校进行了学术型与应用型的明确区分,如果配套政策恰当,各高校或许可以安分守己,按各自规律办学,按各自人才规格进行人才培养。

“将来的目标是让各个高校稳定在自己的类型去办学,而不是想着‘今天的努力是为了明天的上升’。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模式更值得研究。”刘广明补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