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靖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8/24 13:17:23
选择字号:
“奥数”能否培养出一流数学家?
专家呼吁数学研究应“为学问而学问”

 

在第七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上,被誉为华人菲尔兹奖的晨兴数学奖金银奖颁布,9位获奖者中,6位都在美国高校从事研究。中山大学教授陈兵龙自嘲他是唯一读书和工作都在国内的“土鳖”。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说:“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奥数市场,仅北京一年就可创造20亿的产值。”

对于这样一个用了洪荒之力来学习奥数的国家,怎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本土数学家?

功利奥数和数学无用论

“奥数培养不出一流数学家。”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主席、中科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一语中的。他和与会的很多数学家认为,带有功利目的的学习和研究都不可能走太远,要成为一流数学家只能“为学问而学问”。

现在中国家长对数学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喜欢奥数,是因为有保送机会,但又认为学数学没前途,于是不要孩子学数学。”丘成桐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这完全是误读。美国有杂志曾对不同学科学生的发展前景进行调查,排名第一是的数学,第二是统计学。“数学无用论是完全不懂数学的人才会讲。据我了解,没有一个好的数学理论是没有用的。每个行业都用得上数学。”

但在中国,数学却并不算受欢迎的科目,包括数学在内的基础学科近年来在高考招生中频频遇冷,不敌应用性更强的学科,这让丘成桐痛心疾首。他说:“现在中国企业有钱了,喜欢在海外‘买买买’。科技的发展,如果单纯靠并购公司或学别人已经完成的工作,只会远远落后于科技发达国家。因为科学技术最后10%的工作,一定需要很多基础科学在前面引导,而基础科学的基础就是数学。”

奥数冠军未必成数学家

一位毕业于北京知名小学、小升初却无缘重点中学的孩子的家长曾语重心长地劝诫记者:“一定要从小学三年级就让孩子学奥数,但凡重点中学点招的就没不考奥数的。”

在升学指挥棒下,奥数被捧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有人曾和王元院士开玩笑说,现在搞奥数的收入都是他的50倍。

在人们痛批“全民学奥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曾经的奥数冠军走向了世界数学奖的领奖台。如,华裔数学家、数学界“诺奖”——菲尔兹奖获得主陶哲轩,是奥数金牌最年轻得主纪录保持者(13岁)。

那么,学奥数到底是不是培养数学家的一条捷径?杨乐告诉记者,纯粹依靠奥数培训班灌输的解题技巧,与成为数学家之间没有正向关系。“关键要看是否以兴趣为导向,不为升学,靠自己琢磨出的解题思想和技巧而成长起来,这才对取得数学方面的成就有所影响。现在奥数许多内容以及强制灌输的学习方法,对兴趣的养成形成了较大障碍。”

晨兴数学金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张伟,曾因在奥数比赛中取得不错的名次被保送北大数学系,他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现身说法:“我读小学时还没有奥数。一次,老师给了我一本《小学数学能力训练》。书中‘如何迅速判断一个数被7整除和被3整除’等题目,深深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深入地学了下去。到了中学才接受奥数,但主要还是兴趣。”

学奥数对于研究数学有没有帮助?张伟认为:“刚开始解题技巧有一定帮助,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更主要还是兴趣的驱动。”

杨乐呼吁:“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数学兴趣教育,对他们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启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就如丘成桐所言“为学问而学问”,或许才能让更多一流成果涌现出来。

多管齐下培养一流数学家

丘成桐认为,只有中国本土培养更多一流的数学人才,才能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尽管我国每年也输送学生到海外学习,但希望将来有一批学生是全部由中国本土培养。”培养第一流的学生,教育应当贯穿中学、大学、研究生全过程。他举例说,日本有位研究数论的大数学家,在海外学成回国后,发现日本当时缺乏好的中学数学教育,于是花了十多年时间写了16本中学数学教科书。“可能中国的数学家未必会这么做,他们很少愿意花时间在中学生身上。”

“相比一些应用型的学科,数学并不需要太多资金,但中国应加大对数学的投入,给予稳定支持,让数学家能够专注学问。”丘成桐说,“假如边工作还要边担心能否喂饱小孩,是做不好研究的。”

目前中国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丘成桐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体制上还有很多束缚,不能让研究员、教授放手去做。培育能够让科学家自由发展一流学科的环境,非常重要。”此外,搭建平台多让青年学生接触到世界一流学者,也是不可或缺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