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8/17 8:45:07
选择字号:
低迷的农药行业走上荆棘之路

 

由于受到粮食价格下跌、产能过剩、需求减少和缺乏创新等因素制约,农药产品的价格走低,行业呈现低位运行的情况。

■本报记者 张晴丹

 

农民在喷洒农药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国农药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所生产的农药产品品种繁多,不仅满足国内农业发展的需要,向外出口的增长态势也在逐年攀升。

但是,农药的发展之路依然布满了荆棘,许多现实困境摆在眼前,由于受到粮食价格下跌、产能过剩、需求减少和缺乏创新等因素制约,农药产品的价格走低,行业呈现低位运行的情况,农药行业市场整体氛围低迷。

对此,专家表示,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农药行业发展困境亟待破解。

农药发展还需要注意哪些突出问题?农药行业如何注入新鲜活力,实现逆袭?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如何实现新的增长?……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产能严重过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药生产国,我国有20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共登记了30000多个产品。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6月中国化学农药总产量为334.7万吨左右,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调7.17%。

“从产能上来看,产能严重过剩,农药产品早已供大于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检索结果,目前仅仅含草甘膦成分的登记产品就有1047个,刚刚过专利期不到1年的吡唑醚菌酯产品也已经登记了123个。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秘书长李钟华指出,简单仿制以单一盈利为导向,造成产品同质化竞争日益白热化,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下不少品种已经无利可图。草铵膦原药不到一年时间,价格已经腰斩。而另一方面,一些小宗作物用药和疑难杂症用药市场需求增大,线虫、细菌、病毒病害,抗性害虫、抗性杂草等细分领域中,出现一药难求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

此外,企业数量太多也是一个大问题。“大小企业都有,让监管变成了难题。监管不合理,造成农药行业低端无序发展。由于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大企业正规企业更好监管,小企业和不规范企业反而难以监管。”北京中保绿农集团(以下简称中保集团)总经理陈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表示,严重的产能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和经营管理混乱等问题,对我国农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专家表示,加强农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能过剩,提高农药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药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真正契合农业生产需要,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产品有效供给,成为保障农业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创新是关键

目前,中国农药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基本上被国外农药巨头占据。国际上具有农药创新性的国家有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

“现在,许多企业迫于发展现状的无奈,为了生存,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产品。反而难以投入更多财力去研发更高端的产品。”陈昶说。

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刘长令表示,中国农药要在国际市场拥有话语权,在国内市场拥有主导权,必须加大创制农药和高效低风险农药制剂的研发力度。

袁会珠介绍,创新能力的缺乏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我国农药生产起步晚,总体发展就是跟着国外“跑”,而大部分的农药产品也都是仿制出来的。“创新基础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现在大部分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也都来自于国外。”

“这10年来,我们做了许多基础性的科学研究,但是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正在弥补这方面的缺陷。”袁会珠说。

专家指出,虽然目前的发展模式已经由仿制变成了创仿结合,但依然是跟踪式的发展,缺乏单纯的原创性思想。

“这是基于我们的基础性研究还不够,比如在农药研究过程中,缺乏对新作用机制农药的发现和新的使用方法的创新等。未来,我们科研人员需要加强对基础性工作方面的研究力度。”袁会珠说。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产品自主研发的农药公司之一,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葛尧伦介绍,技术创新是一切的源泉。凭借原药技术优势,海利尔近年来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覆盖杀螨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作物营养剂五大类的产品线,还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化合物,并在登记进程中。

“产品+服务”两手抓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农药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

从以往单一的卖产品的发展脉络中可以发现,国内农药生产企业主要精力大多放在产品生产上,品牌服务意识淡薄,忽视了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不少农药企业的销售业绩并不乐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只卖产品的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

一股卖“产品+技术服务”的热潮正在农药行业掀起。

“这种模式是农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在有很多企业的‘产品+服务’之路走得比较好,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因为光是卖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了。”陈昶表示,必须要有技术服务,这也成了许多企业不断改变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把自己的产品生产出来只是第一步,而指导农民、提供服务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袁会珠说。他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服务的重要性,“这就类似于人生病后去医院就诊,按照医院给的方案指导来合理用药,以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农民买了农药后,在没有服务指导的情况下,在使用中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导致盲目乱用。

在陈昶看来,真正的服务是沿着产品的线条,从企业、技术人员到田间使用,把一些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民,“卖药”的同时也“卖服务”,这样可以带给农民更多的科学知识,提升农民自身科学素养。

比如,中保集团把病虫草害的基本知识、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农药基本原理和基本认识以及使用方法等,通过创办培训会、农民会等方式,为基层农民创造学习“充电”的条件,从而让农民形成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思维与习惯。

“这样可以纠正之前的不科学用药行为,以更加科学的规范传递给农民更好的使用方法,可以延缓抗药性、降低使用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等。这就是服务应该达到的效果。”陈昶说。

专家认为,服务理念应该贯穿农药全领域。

以施药作业服务为例。据广西田园董事长李卫国介绍,现代化高工效植保机械是提升植保服务的主要手段。在美国约有1万家公司从事植保服务工作,年销售额为70亿美元,服务对象遍及家庭、商业、农业和工业。从事植保服务行业的公司直接从农药生产商或经销商购买产品,提供上门技术服务,这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

“随着高毒、高残留农药进一步受到限制,高效、低毒、低风险、低残留、环境安全、生态友好的绿色农药将会得到大力发展。”袁会珠表示。

一直以来,中保集团主要是以生产和发展低毒低风险的生物农药为主,据陈昶透露,中保集团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上来。

专家表示,农药行业未来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农药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全程农化服务理念,延伸农药企业产业链,这是农药企业“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科学报》 (2016-08-17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