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基飞 张郡 张林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7/25 12:12:04
选择字号:
裴雪涛团队利用干细胞技术研制人工血液取得突破

 

科学网北京7月25日讯(通讯员沈基飞、张郡 记者张林)记者今天从军事医学科学院了解到,该院野战输血研究所、全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裴雪涛团队历经10年集智攻关,建立了“人工血液”制备工艺,并通过干细胞技术,成功制备出“人工红细胞”。经军地卫生和药监权威机构检测,该“人工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携氧能力和渗透脆性等各项指标基本一致,是干细胞来源、体外制备最接近临床应用的生物科技成果,扩增率可达10万倍以上,明显优于以往技术水平,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重要基础,使我国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血液是生命之源。在现代战争中,因失血过多牺牲占总伤亡人数的44%,快速及时输血是战创伤救治链条中的重中之重,血液成为早期救治最重要的“药品”之一。战时血液供应损耗比明显提高,血液需求量更大,血液安全性要求更高。然而,临床实践证实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如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因此,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血液来源成为国防安全和临床医疗的重大战略需求。

专家介绍,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越来越多的机构及实验已经证实,干细胞可以作为血液细胞制备的有效来源。由干细胞在体外直接“生产”红细胞,获得的细胞将具有正常红细胞一样的生理功能,同时还能保证按需求“生产”通用血型(O型)或稀有血型遗传背景的红细胞,体外制备的程序还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虽然美、法、英等国在干细胞制备“人工血液”的研发上获得了一定进展,但与临床应用间都尚存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干细胞向特定功能细胞诱导效率不高、体外制备的红细胞成熟脱核效能有限、规模化扩增生产成本较高”等重难点问题难以解决。其中,最关键的是达到临床应用级别的规模化扩增技术尚未突破。

记者了解到,10多年来,裴雪涛团队集智攻关,建立了干细胞程序性高效扩增与血液定向诱导分化关键技术,涵盖“干细胞、祖细胞、终末细胞”三个关键环节,提高了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和扩增的效率,在规模化制备红细胞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实践证明,该团队诱导制备的红细胞移植到实验鼠体内,4天内都可检测到活存细胞,且细胞已呈现典型的双面凹结构,并检测到人红细胞特异抗原,表明利用干细胞技术制备的红细胞具有正常人体红细胞结构和功能。下一步,该团队将致力于规模化制备红细胞,与特定功能血浆复合后,形成具有完整生理功能的新型“人工血液”,以满足日常临床及战时输血救治需求。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