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铁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5 10:46:52
选择字号:
郭铁成:面向科技强国的战略布局

 

■郭铁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我国发展和创新形势进行研判,指出我国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值此重要时刻,党中央及时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商讨科技创新大计,面向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开展创新起飞的战略布局,核心是八个字:引领、突破、服务、改革。

一、引领,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提出更多原创理论,研发更多未来技术,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引领”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11次之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将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难得的重大机遇。科技革命总能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我们要抓住机遇,争取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如果错失机遇,就会陷入战略被动,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引领发展方向,一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世界科技强国就是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标志是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和一大批杰出科学家群体,能持续涌现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因此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首先必须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主力军作用,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以此为核心,培育世界级的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引领发展和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的战略科技力量。二是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调整现有行业和地方科研机构,充实企业研发力量,支持依托企业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三是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突破,就是面向国家当前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重大技术瓶径,解决影响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挑战性问题。“突破”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9次之多。

突破重大挑战,一是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二是要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整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优势资源,统筹协调,全面部署,建立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综合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在国际上也被称为系统创新模式,它不同于以技术问题为导向的传统科技项目机制,而是以经济、社会问题为导向的科技项目机制。其目标是三维工程目标,不仅具有技术目标,而且同时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实施过程全面涵盖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资金链。

三、服务,就是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和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科技供给,增加创新服务。“服务”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13次之多。

增加创新服务,一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业是通过市场机制为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创新服务的产业,包括设计服务业、研发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业、技术改造服务业、创新能力服务业、科技金融服务业等服务业态。通过科技创新服务业的辐射和带动,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聚集,围绕转方式调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需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二是加强和优化公共创新服务供给。围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优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学科研布局,重点加强基础、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大幅度提高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

四、改革,就是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引领科技体制及其相关体制深刻变革,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一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出现9次之多。

科研和经济联系不紧密是我国多年来的一大痼疾,也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的最大差距。主要表现是:公共投入与企业需求脱节;基础研究成果与市场价值脱节;政府采购与研发投入脱节;科技人员与企业创新脱节。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深化体制改革,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计划和政策体系。以企业需求为优先序配置创新资源,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二是建立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三是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科学研究按科研规律评价,技术创新按经济规律评价,正确评价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四是实行尊重科研规律和创新规律的人才政策。特别是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16-07-25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