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1 9:29:03
选择字号:
时评:教授教本科动力何在

 

■陈彬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要更多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不断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完善管理办法,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任的基本条件,让优秀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上课。

相信只要对近几年国内高等教育政策稍微熟悉的人,对此次意见中的表述都不会陌生。因为早在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就曾表示,要制定具体办法把教授给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2012年,教育部也出台意见,明确要求将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固定下来。如今几年时间过去了,教育部再次将这一要求明文刊出,可见这几年该政策的执行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为什么一项三令五申的政策却难以执行呢?

在此,我们先放下这一问题,讨论一个更加基础的问题——教授凭什么要给本科生上课?

当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授的本质也是一名教师,既为师,育人是其基本职责。从这个角度上说,教授天然就有着教授本科学生的义务。但是当我们将视角从“大道理”转移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上时,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不管对谁而言,“教师”的本质都是一份工作。既是工作,要顺利地开展,就离不开内心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给本科生上课也不例外。但问题是,无论是教育部在2012年的政策,还是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其内容几乎全部是对教授的“要求”。换言之,这其实是一份外在的压力。但这些要求是否能从内心层面激起教师的动力呢?

似乎不能。

因为在众多高校,给本科生上课依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样的精力,如果用在科研上,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从而快速晋升;如果用在成果转化上,至少能获得一定的资金回报;但如果是在教学上呢?至少在目前颁布的政策上,我们似乎看不到,如果教学做得好,教师能够有哪些“回报”。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当我们一味地用教学给教授施加压力的时候,是否忽略了教授们在牺牲自己科研精力而转投教学后,应该有哪些必要的回报?如果没有,教授的动力何在呢?

《中国科学报》 (2016-07-21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