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7/17 16:30:14
选择字号:
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牵手”明日科技之星
中外青少年比拼“科技·创新·梦想”

 

 
 
科学网7月17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的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简称“青博会”)暨明日科技之星大赛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开幕式及各国各地区参赛队的欢迎仪式,来自中国、美国、德国、瑞典、泰国、印度、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青少年参加了此项活动。
 
据悉,7月17日-20日,共有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所学校的100余位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梦想”的主题聚集上海。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请赛共分为六大版块:开幕式、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示暨发布秀、科技创新教育论坛、文化体验活动、闭幕式暨颁奖、城市游览,在四天时间里,展示全球科技创新时代,青少年用科技创新梦想的项目成果和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这也是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首次“牵手”明日科技之星。
 
中外青少年科技作品大比拼
 
在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7月18日,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请赛上,将有50个科技作品在钱学森图书馆进行展示,涉及能源、健康、智能科技、文化艺术、环保、生物、互联网、化学等多个领域。
 
近几年,环境保护、能源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在青少年的科技项目里也有所体现。来自中国香港的林健豪、李文杰带来了“厨热储能”项目,把煮食过程中流失的热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于化学电池内;印度泰戈尔国际学校的“pH5.6项目——物联网水收集系统”,希望能帮助节约水资源,让用户能够轻松、便捷地实现巧妙利用水资源;新加坡立化中学的“餐盘自动化处理”,要解决食堂剩饭剩菜和餐盘问题,他们的作品是基于力矩原则来设计的,目的是以机械化的方式清理餐盘里的剩饭剩菜,然后自动下降到支撑这些餐盘的容器的位置,而且它的运转并不依赖于电力。有趣的是,蟑螂也将出现在本届活动现场,美国培德中学的“高中生物课堂的蟑螂生态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自主研究”,把蟑螂带进了课堂,通过提取DNA,利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放大基因,对基因进行排序和分析,目的是研究在不同地点发现的蟑螂之间的关系。
 
在化学领域,泰国玛希顿科学纪念学校的“通过含有Cu2+的壳聚糖膜来检测挥发性胺类”,致力于突破当前胺类的检测方法,胺类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见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体中,目前,用于检测挥发性胺类的方法是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但是这些方法受到某些因素(例如特定检测技巧和成本)的影响,其使用具有局限性;瑞典的三位高中11年级的学生,致力于与重金属分析化学的“Norrviken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建立了三种便利的线性方程组,用于借助手持计算器Casio fx GC20来计算水样中的金属离子浓度。
 
智能机器人项目也成为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请赛的热点之一,韩国代表团带来的“以脑电波控制的机器人汽车系统”项目,旨在开发对于残障人士具有潜在积极意义的一种技术,开发了在人类脑电波和无需用人手操作的其他多种感应器的控制下运作自如的远程控制机器人汽车系统;中国澳门代表队带来的“爬楼梯运货机器人”,能自勤上下楼梯搬运货物,是有三种不同操控模式(自动控制、无线遥控及有线控制)的小型爬楼梯运货设备,适合多种场合使用;上海中学王镇霆带来的“基于头戴式陀螺仪控制的智能机械手”,要给机械手戴上“智慧的眼睛”,让重度残障的人们重生一只智能的“手”,使他们能独立、自由地操控日常生活中诸如按电梯、开锁进出家门等琐事,让生活变得简单与美好。
 
而新加坡带来的“阴阳壶”项目,则把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用Autodesk Inventor 3D CAD软件来完成3D模型的设计。德国的“通过频率分析和神经网络的运用,进行实时的音乐分析和照明控制”项目,将展示数学上的傅立叶变换和经过培训的神经网络被用于实时的音乐分析。
 
中外教师展开科技创新教育思想碰撞
 
7月19日,在科技创新教育论坛上,来自美国、德国、印度、韩国、中国等国家的老师围绕科技教育、环保等领域展开交流。如何更好地开展科技教育,德国的Michael Pohlig认为生动的知识是激发灵感的、持久的科技教育的关键所在,他将分享来自德国杜尔梅尔斯海姆市Wilhelm Hausenstein Gymnasium小学采用的一些方法,其中包括“任务驱动型教育”、“翻转课堂项目”、促进思考的实验室工作、项目工作和卡尔斯鲁厄物理课(KPK);而新加坡的科学课程框架则强调了需要在获取科学知识、技能和态度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新加坡立化中学的科学课强调协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科学传播。
 
在学校科技教育中,中国上海建平中学的冯碧薇认为,当前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科学创新教学资源应运而生,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学创新教育更加生动,培养了青少年对科研的热爱和兴趣,通过高效互动的方式促进了青少年高阶思维的建立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在科技教育实践方面,来自泰国的泰戈尔国际学校,则把环境保护与学校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节约能源,激发他们寻找再生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甚至根据当前保护环境的需求,学生开发了有关节约水资源和关于锁住能量的模型;中国澳门的镜平学校(中学部)对锦囊「浴」露--基于环保4R的酒店沐浴露胶囊的研究,提出制作一种不含环境雌激素的容器的设想,希望未来这种不含环境雌激素的容器可以推展至其他容器的使用中,让更多人可以改变其用塑习惯,达到环境雌激素零排放的终极目标。
 
从自卑走向自信,神秘嘉宾“现身”
 
青博会不仅是展示青少年科技实力的舞台,也可能是改变他们人生方向的一次契机。在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请赛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来自瑞典的StaffanSvensson。作为2008(第二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作品一等奖的获得者,StaffanSvensson设计的Design Chair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到自订的材料,展示出少年惊人的创造力和独特的设计感。
 
2008年的青博会改变了少年StaffanSvensson的人生。因此,StaffanSvensson还想再来上海参加一次青博会。Staffan说,青博会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改写了他的人生之路。他从一个内向、不爱和人打交道,对未来没有信心的男孩,变得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这些正是因为在青博会上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并且自己的作品和才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使他焕然一新,毕业后他还成立了公司,继续着自己热爱的事业。今年他主动来到本届青博会,就是为了再次感受盛会年轻、充满活力的氛围,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给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的青少年一些激励。
 
文化交流,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2016(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暨明日科技之星邀请赛,既注重科技作品的展示、科技创新思想的交流,也注重文化的联谊。文化是全球通行的友谊桥梁。为了让国外小朋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上海中学,主办方还将特别举办文化体验活动,活动中将安排剪纸、九连环、折扇绘画、福字书写等中华传统游戏,还特别准备了“沪上花开”等了解上海本地文化的环节,主要围绕学说上海话进行一系列的互动游戏,也穿插上海历史老建筑介绍,听老房子讲故事。同时,还有手工串珠、魔方、卡牌类的手工和桌面游戏。
 
另外,上海中学还会安排“MY 照相馆”这一特别的小活动,用拍立得相机为前来参与的同学在布景中拍照,并留下祝福及联系方式,所有照片在宣传栏进行展示,参与的同学最终所拿走的照片并非自己的,而是随机抽取,他们或许不认识,但有了这样的照片,或许他们将会在日后认识,或是道一声“嘿,你好!”,成为朋友。
 
主办方表示,全球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这一强大的引擎,而青少年身上承载着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期待通过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和明日科技之星的平台,增进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们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让科技真正创新生活、成就梦想。
 
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简称“青博会”)最早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推出,旨在营造科技无国界的活动氛围,使其成为中外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舞台,成为科技教育工作者们交流青少年科普活动先进经验的桥梁。
 
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的参与主体是各国各地区13-18岁的全日制在校中学生,除此之外,还有世界各地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已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五届。2005年首届青博会的主题为“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2008年第二届青博会的主题为“科技创造美好生活”;2010年第三届青博会的主题为“世博·科技·创新·未来”;2012年第四届青博会的主题为“绿色环保、智慧城市、气候变化、公共安全、可持续发展”;2014年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主题为“生活中的科技创新”。
 
历届主题显示,每届青博会都是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紧密地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扎根科教基础领域,立足学生主体发展,为广大青少年成长中的知行合一、研学统一,搭建起国际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今,世界各地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在七月盛夏相约上海,已成为了一个传统,青博会更是成为了展示上海乃至中国科学普及成果、教育创新风采的窗口与品牌,已成为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