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诗桐 蒋越星 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14 9:57:14
选择字号:
一支扎根基层的“国字号”科技创新团队
——扬州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服务基层实践侧记

 

■本报通讯员 丁诗桐 蒋越星 记者 韩琨

“多亏了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我的鸡场去年才没有暴发新城疫”,扬州周边地区某鸡场主小徐激动地对记者说道。扬州大学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服务社会基层。教师党员带头与鸡场、猪场、牛场合作,帮助检测并预防禽畜感染沙门氏菌、布鲁氏菌和结核分支杆菌。

“挑战传奇”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小平团队”)是在该校第一支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也是团中央首批全国百支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团队专注于食源性人兽共患病流行生态与致病机理、人兽共患病原菌性食品安全防控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学术前沿领域。

自成立以来,小平团队在学生中颇具人气。团队从基础知识学习到科学研究,从提高政治思想到服务社会基层,不断引领大学生们全面发展,大大提升了团队成员的社会竞争力。

走出实验室干实事

5月6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中传播着两个好消息:生科学院与上海恒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上海康利得动物药品有限公司与院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签订了开展技术服务的相关协议。

“这两个合作机会,能让更多的学生深入到基层。”团队负责人黄金林说道。

2015年8月,生科学院教授黄金林曾带领一部分同学前往上海恒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沙门氏菌、弯曲菌等细菌的消毒方面检查,减少猪肠道中的这些细菌寄生。他告诉记者说:“细菌的增长在食品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要想减少细菌的滋生,就需要从源头抓起。专业人士去检查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流程。上海、南通、盐城、宿迁,这些地方我们都去过。”

除了制药公司、养猪场之外,超市也是同学们服务的重心。“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肉类是现杀现吃最好,可有的时候把肉放一段时间,让肉进入成熟期,肉里面的氨基酸和多肽变多,会更利于营养的吸收。”队长宋召军告诉记者,“现在肉运输基本是直接拉着就走,有可能导致细菌滋生,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肉进行检测。”

团队成员在食品的产出、运输、销售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科学检测,保证了食品的新鲜和达标。如果检测到问题,会及时向所属单位反映,帮助规范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食品的冷链运输研究十余年了,也许我们会花更多的时间,但只要是为基层服务、有益于食品安全规范的,我们都愿意尽全力去做。”黄金林说。

扎根基层开出科研之花

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此,小平团队负责人宋召军深有体会。

“我们平常了解一种微生物或者细菌的情况绝大多数来自于书籍文献或者电脑资料,却往往忽视了实际情况的不定因素。”宋召军说,“当我们真正接触到它,才发现书本上的道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这时候,反而是我们真正能够成长的关键时刻。”

正是因为在服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团队成员会主动研究、探讨并解决。他们在服务中搞科学研究,把科学研究运用到服务中去。最终,团队成员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实践经验,更是不可多得的科学创新成果。

“开放式的科学研究往往比闭门造车的科学研究来得更站得住脚跟。”另一名团队成员杨建军表示。

近年来,小平科技团队先后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生物工程学报》《中国兽医科学》《Microbiol Res》《Genome Announc》等多家杂志媒体上刊登论文。

生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汉林认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并不缺乏激情,关键在于科学研究的方向,同学们是否感兴趣并且真真切切存在。”

这种依托基层搞科研的态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同学们在基层这片沃土上开出科研之花。据统计,2014年以来,小平团队获国家级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学校科技作品竞赛奖6项,申报江苏省、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5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申请(参与)专利1项。

服务精神为教育之本

小平团队的指导导师谢虹是学生心目中的当之无愧的“基层名师”。在十多年的教学科研中,她情系基层,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创建了生物化妆品牌“虹颜”,并与多家公司、厂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所有科研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基层。”这是谢虹常对自己学生说起的一句话。由此,谢虹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上面。

每年暑假,在其他人休假之余,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的同学却冒着酷暑,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往天目山,进行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在野外实习很辛苦,但我们实地考察了当地的生态情况,这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并且能让我们对当地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团队成员曾玲说道。

与此同时,小平科技团队还成立了小平科技团队党支部,加强思想引领,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社会服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谈及创立小平团队党支部的初衷时,该团队党支部书记孙林表示,这是为了提倡大家具有服务精神。“现代社会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社会上需要的是有服务精神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递理论知识,更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服务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6-07-14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