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棉棉 陈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2016/6/25 12:41:09
选择字号:
长征七号将搭载多用途缩比返回舱升空

 

央广网文昌6月25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陈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将于今天至29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择机发射。在发射场,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有效载荷组合体静静的矗立在发射塔架上,在海风的轻抚下,静待发射窗口到来。作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的“新成员”,首次发射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长53米,起飞重量597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

首次飞行的长征七号,在检验新一代火箭技术的同时,还将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进入太空。缩比返回舱肩负着获取飞行气动数据、验证可重复使用、新型金属材料性能等使命。那么这些使命将会如何实现?

灿烂的阳光、习习的海风,乳白色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被包裹在崭新的文昌发射中心的垂直发射塔架内,进行发射前最后的准备。火箭顶端直径4.2米整流罩的外部,绘有一面五星红旗,内部就是此次任务搭载的我国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和多颗我国自主研制的小卫星。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身高2.6米,体重2.8吨。如果说神舟飞船的外观是“钟罩式”,那么,多用途返回舱看起来像更一个头部窄巧、底部敦实的“金属不倒翁”,再入大气层的飞行过程中它将采取大底朝前、小头朝后的“仰卧”姿势回到地面。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技术负责人杨雷告诉中国之声,这是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做技术验证。

杨雷介绍,现在有个神舟飞船,但是神舟飞船它的设计的任务,就是支持近地的,比如空间站、近地轨道的任务,但是如果以后,比如咱们要去登月,或者去更远的火星,它需要对飞船的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现在就提前做了一些技术的准备,是这样一个目的。

如同高铁的流线型外观能帮助提速,航天器在高速状态下,微小的外形差别将对飞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杨雷介绍,地面的模拟仿真、实物检验、风洞试验等多种手段,可都不如上天飞行试验准确。这也是此次任务的意义所在。

杨雷说:“我们在上面设置了一套新的系统,这套系统也是国内第一套能够用于从大气层外载入飞行器采集数据的这样一套系统,通过直接测量整个飞行过程的气动参数,可以为我们后续建立飞船的气动数据库。”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丁是丁,卯是卯。我国的载人飞船一直都没有做到重复使用,但是,要想实现低成本的天地往返、宇宙通勤,可重复使用是技术的关键。缩比返回舱使用了“金属结构+防热结构”的双层热防护设计,就像汽车空调滤芯更换,被大气层灼烧返回地面后,防热结构可拆卸、可更换。

杨雷介绍,过去防热结构和金属密封结构都是做在一块的,现在是分成两块以后,回来之后,可以把它换掉,再换一个新的,金属结构可以重复使用。包括电子设备,经过飞行,把这一套规范建立出来之后,就不用每次神舟飞船用完了,就不敢再第二次用了,这个飞船以后就可以有这种重复使用的能力,这样在以后的运营成本上,就会有一个明显的降低。

一旦缩比返回舱相关技术得到验证,将为我国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再添利器。杨雷介绍,新一代多用途飞船将比神舟飞船搭乘多一倍左右的航天员到达更远的深空,满足未来载人登月、载人探火等任务,根据不同任务设置飞船布局。

杨雷介绍,比如去空间站,未来飞行可能两天就要对接,或者再快的已经做到6小时了,这时候就不需要人换衣服,或者上厕所,这种空间可能就不需要了。但是比如要进行探月任务,他最少得需要10天的时间,可能就得需要给人一个隐私的空间,他在里面做一些自己的活动,所以是根据任务需求最后定里边的空间布局的。

按照任务安排,长征七号发射升空后,缩比返回舱将不会在轨停留很长时间。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七号火箭副总指挥张涛介绍,缩比返回舱成功返回,也是此次长征七号任务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涛介绍,狭义的火箭发射,说“级箭分离”,火箭就算发射成功了。但是对于这次长七首飞任务来说,后面还有有效载荷,就是“上面级”,他们这里面有一个缩比的返回舱,未来新一代的载人飞船缩比的一个模型,大概是1比0.6左右,第二天的下午可能要返回舱返回,就是保证返回舱返回,这是最主要的,最后安全着陆返回,才算最终的成功。

今天是25号,已经是发射窗口的最前沿了。航天人员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让我们预祝此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取得成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