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锋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23 10:25:55
选择字号:
应该更多关注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李锋亮

6月2日,中国成为了《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所谓《华盛顿协议》,是于1989由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工程专业团体发起和签署的。该协议主要针对国际上本科工程学历的资格互认,所有签约成员国或地区的工程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均应被其他签约国或地区视为已获得从事初级工程工作的学术资格。用大白话说,就是从此之后,我国的工程本科教育即使在美国、英国等老牌工业国家也是能够被承认了,而且拿着我国工程本科教育的学历文凭,就有资格在美国、英国等国家找工程师岗位的工作了。笔者得知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国后,非常高兴与兴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对于我国工程教育界甚至整个高等教育界而言,都是一件重大好事。对于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生和家长以及未来准备接受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也是一件巨大利好的事情。

然而,让笔者没有想到的是,各种媒体对于这则消息的关注度非常低。笔者通过百度按照关键字搜索,发现仅有凤凰网、《中国科学报》等对这则消息进行了报道,可以说网络上对这则消息的评论与转载率是相当的低。这让我颇为担心起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来了。在去年,笔者曾经撰文论述过“逃离工科”的现象,认为尽管我国目前存在这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在国际上不是一个新鲜事;所以,整体而言我对于我国的工程教育还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现在看来,非常有必要修正自己的观点。因为,连“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样对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利益相关方如此重大利好的事情,竟然少有社会大众对此进行关注。笔者还专门问过几个从事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线教师,他们也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现在有一个时髦词叫作“未富先老”,大意是形容在我国人均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老龄人口的增长却高于很多发达国家的同期水平。笔者借用这个词创造一个新词“未富先去工业化”,也即工程教育、工程岗位对学生和毕业生的吸引力低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成绩优秀学生不再将高等工程教育视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很多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宁可“学用不结合”也不从事工程相关的工作。这种现象其实对我国的未来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我国的“逃离工科”现象愈演愈烈,否则就可能会陷入“未富先去工业化”的境界,这将会严重制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鉴于此,笔者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件事,扩大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以让更多人选择高等工程教育;因为这绝对是一件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社会声誉的好机会。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两个建议。

首先,加大向利益相关方的宣传力度。现在不但连大众媒体不关注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这件事,连很多高等工程教育的老师和学生都对此漠不关心。笔者询问了几个工程教育的老师,他们不但表示不知晓,而且还认为这件事跟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关系不大。这说明必须向高等工程教育的老师与学生进行大力宣传,让他们知道这实际上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机遇。还要向产业界进行宣传,让产业界知道可以从中创造巨大的商机。而且,宣传还要向中学深入,以鼓励更多优秀的中学生有志于投身工程教育与工程事业。

其次,有针对性地促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毕业生在《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国与地区的就业。应该重点组织某些高校和特定签约成员国与地区的工程企业进行交流与互动,让这些高校的工科毕业生能够早日走向世界,这样就能够形成很好的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家庭和学生选择工程教育。与此同时,这样还有助于中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更好了解世界产业界的最前沿的需求,有助于推动中国工程教育更好的发展。

总之,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对“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则消息不太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漠不关心,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这是当年社会“逃离工科”的一种反映。如果“未富先去工业化”成为事实,那么很有可能会使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功亏一篑。相反,相关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对普通工科学生的影响与机会,并且有意识地促成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毕业生主动走向世界。相信这样有助于扭转可能愈演愈烈的“逃离工科”的现象,进而推动全国的工程教育走向一个新的高峰,最终助力我国的“全面建设新型工业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中国科学报》 (2016-06-23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