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毕业季,毕业论文是热门话题,学术数据库是写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今年3月以来,有关学术数据库提供商中国知网价格猛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家高校图书馆都直呼“用不起”。有律师称,中国知网涉嫌滥用其在国内中文学术文章检索服务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限定期刊只能与其进行交易,赚取高额利润,触碰了《反垄断法》高压线。(《新华每日电讯》6月21日)
“无知网不论文”“我们不生产论文,我们只是知网的搬运工”之类的调侃流行,证明了知网是论文写作的“刚需”。知网收录的文章,大部分来自其购买了版权的期刊;也有一小部分直接来自作者并支付较低稿费的文章。知网一方面让更多人得以传播了自己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又成为学术论文资源的垄断者,把学术变成纯粹的商品。这其实是对知识、对学术的无形践踏。
知网的使用费到底涨了多少?有媒体调查发现,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40万元涨到70万元;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在知网的花费为150万元,2014年为179.99万元,2015年为215.99万元。有人计算过,知网涨价的幅度每年都在10%以上,且所报价格均是“死数”,没有谈判余地。涨价涨到连堂堂北大都表示“买不起”“用不起”,更不要说其他高校。如此坐地涨价,违背了知网建立的初衷——共享、传播学术成果。如此贩卖他人辛苦研究获得的学术成果,恐怕是不厚道的。
像知网这样的学术数据库,理应微利经营。一则,它汇聚的学术成果并不是自己生产的,它只是公共知识的搬运集散地,没有理由将那些公共资源拿来攫取暴利。二则,虽然它要向期刊采购一些学术论文,向论文作者支付一定稿费,但是,也有海量论文资源是作者低价乃至无偿共享的,有偿采购与无偿使用两相抵消,成本又能高到哪里去?
最关键的是,中国知网还带有极强的垄断性——它不仅是国内知名度与论文载量均排在前列的中文数据库,还被有关部门批准为我国唯一的正式出版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电子期刊。正因带有唯一性,就限制了用户选择使用其他数据库的自由,知网也就有了利用垄断地位肆意涨价的底气。正如一专家所说,它一边搞着垄断,一边还要搞市场化牟利,即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会受到干预的。期待有关部门能对知网的任性涨价予以干预。
当然,有必要建立真正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知识空间,以确保知识共享不被资本垄断,学术资源能在一个公共空间生产和自由流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