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甘晓)近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第563次学术讨论会,聚焦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理论与技术问题。根据专家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的预测,我国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存在较大潜力。
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的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同时,我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已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因此,加强油气资源勘探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提升油气探明储量,是保障我国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据了解,目前中国地质科学家的目光聚焦在古生代深埋的沉积盆地上。“古生代深埋的沉积盆地面积有多大、分布在什么地方以及油气前景如何,是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科院院士杨文采表示,“主动勘探深埋的油气储层和圈闭,就要查明深埋在5公里以下的沉积盆地分布范围。”
围绕上述问题,杨文采带领团队基于物理学理论和信息学方法,对我国深埋海相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的分布进行了预测。预测表明,中国深埋沉积盆地和潜在储层的面积可达地面沉积盆地的40%左右。
此次会议上,专家们表示,相对于浅层油气藏而言,地球物理探测对深部构造的照明强度较低,并且巨厚的上覆地层对地球物理信号的非线性滤波效应严重,导致深层地球物理资料呈现“弱信号、强干扰、窄频带、高畸变”的特征,使成像、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十分困难。
专家认为,目前应从深层油气藏的赋存条件以及现有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出发,分析深层油气藏勘探面临的地质与地球物理问题;研究适合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深层地球物理数据采集方法、弱信号处理与成像,以及深部储层预测和流体识别等方法理论,以推动深层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重大理论创新。
《中国科学报》 (2016-06-22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