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卓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22 9:02:45
选择字号:
“祖国林都”谋求华丽转型

 

作为重点国有林区,伊春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活动。失去原有生存之本的林区人民,该如何跨越生态发展和生存诉求之间的屏障?

■本报记者 马卓敏

黑龙江省伊春市素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称。作为重点国有林区,3年前伊春在全国率先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活动。

禁止了商业砍伐,失去原有生存之本的林区人民该如何跨越生态发展和生存诉求之间的屏障?针对林区转型话题,《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

多种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

东北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仅黑龙江一个省的木材蓄积量就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而如今,面对几十年的开采累积,东北地区的林业资源早已不堪重负。

面对生态的破坏、生态灾害的频发,东北面临的生态压力可谓巨大。如何补齐生态短板,成为该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攻克的难关。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江荣风认为,过去,我国尤其是东北地区,直接把林业资源砍伐后出售;而现在,要想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就必须在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外加资源的培育、培养,并和保护相结合,用更多产业形式配合林区的全面建设。

“比如发展林下经济,在森林下种蘑菇。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很好,而这就是林业和其他经济产业结合的实例。”江荣风坦言,过去单纯靠卖资源的经济理念在今天已然行不通。虽然现在有些资源还是能加以利用,但一切要从保护出发,同时要把“次森林”资源培育起来。

“东北的整个农林系统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大力发展东北优质农产品对国家的供应,并从国家战略层面予以支持,制定一个较大的全盘计划。”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锋也认为,农林结合、发展林下经济,将是东北林业转型的重要出路。

保护生态圈发展旅游业

“林业的砍伐和自然恢复速度要时刻保持平衡,利用绝不能超越森林的自然恢复速度。如果超过,就很难恢复。”江荣风指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林业资源已被利用了几十年,资源量越来越小。“如果将砍伐的树木进行再种植,肯定要有一个相对长的生长时间,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众所周知,东北三省的林业对我国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对整个生态圈来说,包括动物、鸟类等,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东北的林业遭到破坏,整个生态圈都会遭殃。”江荣风举例说,没有了森林资源,动物的迁徙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东北的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到了夏天,东北便成为避暑的好地方,尤其是林区负氧离子浓度高,比较适宜生活。

为此,江荣风建议林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搞好农林和旅游的综合发展,将旅游经济搞出特色。“如果林区也像大庆一样,光是开发资源,终归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必须实现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相结合。”江荣风认为,东北应做好林业、农业和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这里有湿地、森林,人们可以来这里看丹顶鹤和各种珍稀鸟类,在保护生态圈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就是可持续发展。”江荣风说。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供给侧改革

此外,李锋表示,在顶层设计上,国家应加快东北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他认为,应从国家层面给予总体的设计和政策支持,加大对东北林区的投入力度。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持续、综合、协调发展。李锋表示,如果林业开垦的速度过快,同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林产品价格将会被压得非常低。“如果保护与利用结合,通过价格杠杆和综合经济,将带来更多实际好处。”

“未来如果国家不再对林业价格实行调控,而是通过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实现资源回归市场,林产品等的价格也会逐步上升。”李锋强调,最重要的是调整跟发展要相互促进。“将来实行整个供给侧改革,林产品的数量、价格和结构肯定要跟着变动。虽然还有一个过程,但非常值得期待。”

《中国科学报》 (2016-06-2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