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3 9:15:37
选择字号:
时评:创新路上需要“轻装”上阵

 

■本报记者 李瑜

常言说,做科研得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宁静致远,淡泊名与利……

然而,当外部环境嘈杂无比的时候,想安安静静做科研就很可能成为一份奢念。两院院士大会期间,记者就听到了这样一件“闹心事儿”。

不久前,某院士带队外出考察,正当工作进展顺利之时,团队中一个成员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某主管单位的电话。瞬间,一切都变得不美好了。

“你赶快把项目结题报告给我们传一下,每篇论文的复印件都要。很急,下午就得发过来。”

闻听此言,这位教授一时有点愣神。论文一共有几十篇,自己又不在单位,而且距离对方说的“下午”也没剩多少时间了,怎么办呢?

随后,这位教授接二连三地与自己的助手煲起了电话粥:我的钥匙在什么地方,论文在哪儿放着,对方的要求是什么……紧接着,又给合作单位打电话:你赶紧把你手上材料发过来,我们这边要做汇总上报,对了,每篇论文都要啊。

一通远程电话遥控指挥后,问题总算是解决了。这时,主管单位的电话又来了:“项目不用报了……”

尽管故事的内容不一定雷同,但相信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有过类似的遭际。当下,行政思维管理下的科研活动,看似有章可循、条理分明,实则让科研工作者如履薄冰、叫苦不迭。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关乎的不只是某个群体的利益,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命途和前景。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一日千里的科学速度,已经容不得我们有太多的观望与迟缓。改革的步子迈得越慢,创新的道路就会更长。

科技创新的担子很重,科研人员需要“轻装”上阵。

《中国科学报》 (2016-06-03 第4版 科技盛会)
 
相关专题:2016两院院士大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