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
燕山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
|
■本报通讯员 蔡常山
2012年,燕山大学学生获得素有“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概念奖;2013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上,燕山大学以总分290分、分值排名全国高校第八的喜人成绩首次捧回“优胜杯”;连续数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国家一等奖;自2007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来,燕山大学燕翔车队成绩一直名列全国前十,2015年更是荣获大赛一等奖……
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燕山大学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学校在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条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任务、积极搭建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道路。
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作为本科教学的核心任务
全面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及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推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07年,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率先实施“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参加了教育部“CDIO”模式教学改革试点课题组,并成为机械专业试点小组的牵头单位和CDIO中国区域中心成员。2008年,在燕山大学修订的本科培养方案中,机械工程学院大部分课程都进行了“做中学”与“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有机结合的教学改革,目前,“CDIO”模式教学改革已经辐射到燕大其他理工类专业教学之中。2013年,燕山大学正式加入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成为其亚洲区域中心成员。2016年,燕山大学成功举办了CDIO亚洲区会议暨亚洲工程教育会议。
“‘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等”,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赵永生表示,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育者更关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以此为出发点,反向设计培养方案,并将教学过程、考核与这些能力、素质联系起来。
2010年,燕山大学成为教育部首批61所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目前已有5个专业获准实施该计划,学校召开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并拨付专项经费予以支持。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与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建立了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卓越工程师试点班从2013年开始就已进入企业实习并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该校有计划、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同时也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富有成效。该校制定了《燕山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试行),对竞赛等级分类及范围、组织与管理、经费支持、奖励办法进行了明确规定。近年来,学校还积极组织学院承办或参加“数学建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方程式汽车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和省内外品牌学科竞赛20余项。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10余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必修环节。2009年学校还出台了《创新与特长教育学分认定办法》。2015年学校重新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引入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各专业面向社会,立足行业,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确立和梳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反向设计,正向施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评估,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校工程教育的扎实成绩,燕山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还代表国家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考察的观摩单位。2016年1月,《华盛顿协议》专家全程观摩了学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的认证工作。2016年3月,《华盛顿协议》组织秘书处给教育部发来转正考察报告,对我国的工程认证体系、认证标准、认证专家和学校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式建议接纳中国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还特意致函对燕山大学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立足学院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层面整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中,各学院也结合自身特色,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建立各种长效机制,在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机械工程学院在CDIO教育理念的框架下,结合学院特色开展积极探索,如细化专业设置,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以及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实践教学模式等。而在这中间,最具特色,也是新方案的核心内容便是一体化项目式课程体系。
“一体化项目式课程体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而贯穿该体系的主线便是丰富多样的项目体系。”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金淼介绍说,项目式课程体系包含三个层次的项目,即三级项目(课程项目)、二级项目(专业综合项目)和一级项目。三级项目设置于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内,以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旨在加强学生对本门课程核心知识或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二级项目通常将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与三级项目相关联,旨在加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一级项目主要是让学生参与教师为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或关键技术改造的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能力与素质。
“三个层次的项目前后紧密关联,与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整个项目式体系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过程。”金淼说。一体化项目式课程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他们也因此在本科阶段培养出来了优秀的综合素质。
车辆与能源学院的“全过程阶段式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也是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的一套教学经验。这一教学经验依托燕翔车队展开,全过程指贯穿本科生到研究生阶段的创新人才培养。阶段式指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学院通过讲座、燕翔车队发布会、车队招新、科技成果展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科研创新的兴趣,通过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现并解决问题能力。第二阶段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后,通过高低年级学生间自发的培训,补充学生知识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主动创新的精神。第三阶段是在学生大三后半期,学生在做课程设计的同时,以学科竞赛项目研发和竞赛为依托,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每年选拔一部分人进入燕翔车队,这些学生将接受创新专长教育,自己动手研发赛车,并且代表燕山大学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不仅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创新心理能力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自从2007年参赛以来,燕翔车队在全国大学生节能车竞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和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中屡创佳绩,这套培养办法也荣获了2013年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从2009年11月开始,艺术与设计学院结合艺术教育规律,由学院骨干教师牵头相继组建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教师工作室,覆盖了学院的全部专业。工作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和创作的积极和主动性的同时,工作室里的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专业竞赛和艺术展演活动,先后在德国红点和IF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及中国台湾光宝创新设计大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累计共有1000余人次获奖。2013年9月,首届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选出15项金奖,其中高校概念作品5件,燕山大学独得4席。2015年11月,在第二届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获奖成果发布暨对接推广会上,燕山大学再次获得概念组一等奖3项,并与唐山亚特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9家制造企业现场签订了工业设计供需对接协议。
学院还以工作室为依托,与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先后与格力电器、美的电器、华帝燃具、帅康燃具、戴卡轮毂等企业联合举办设计竞赛。以“竞赛促就业”已经成为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搭建起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平台
燕山大学专门组建了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校团委、科技处、教务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了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对学生参与科研立项、创新竞赛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
同时,为鼓励更多的学生和老师积极地参与到学术科技活动中来,该校还专门制定了《燕山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给予指导教师工作量奖励、评职加分和给予参赛学生奖金奖励等政策。
正是因为理顺了关系,搭建好了平台,自2001年正式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燕山大学每年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燕山大学更是获得了燕大和河北省高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如今,燕大的科技创新活动在逐步形成了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以“世纪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为两翼,以“大学生科技节”活动为引线,以校科协和院系科协为依托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完整体系。
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燕山大学构建起了一套全方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实践证明,这个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了综合素质,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培养。这也是燕山大学对“高等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这一时代的命题作出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科学报》 (2016-05-30 第6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