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6/5/18 9:27:21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化所发现汞矿区稻田甲基汞主要来源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中科院地化所冯新斌团队,以贵州省万山汞矿区不同污染类型(土法炼汞区和废弃汞矿区)的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汞矿区水稻田各介质中汞的分布特征、主要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环境污染》《生物地球科学》。

稻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其间歇性的淹水环境有利于土壤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因此,稻田被证实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甲基汞“源”,食用稻米已成为我国西南汞矿区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

科研人员对汞矿区稻田土壤汞的甲基化速率/去甲基化速率进行了测定,发现汞矿区稻田土壤中的甲基汞主要来源于自身无机汞的甲基化过程,外源输入可以忽略;土法炼汞区稻田土壤中存在活跃的甲基化作用,而废弃汞矿区稻田土壤无机汞的甲基化作用相对较弱。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浓度是甲基化过程和去甲基化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可利用态汞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净产率。

据此,科研人员推测大气汞的污染程度可作为稻田土壤中甲基汞的净产率及稻米对甲基汞富集程度的良好指示剂。

《中国科学报》 (2016-05-18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