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5/14 9:17:56
选择字号:
安徽破解“谁种地”难题 高校青年农场主抢手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5月14日 01 版)

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不到一年,90后的刘广朝和梅春元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农场主”——农场在万里之外的津巴布韦。

这两个90后现在的“东家”安徽农垦集团,在津巴布韦拥有10个农场1.2万公顷土地,每年种植玉米、烟叶等作物6000多公顷,年产粮食近两万吨,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农业生产企业。

为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农企抢滩海外市场,像刘广朝这样高校培养出来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青年农场主”自然成了“香饽饽”。

截至目前,作为国内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先行者”,安徽农业大学“青年农场主班”已经“出炉”了两届学生,共计60多人:他们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大部分人走上了农业创业之路,其中有9人曾被派往安哥拉、巴基斯坦等国从事农业管理工作。

新探索倒逼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未来谁来种地?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说:“农业必须走适度规模发展的路子,依靠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新技术没办法推广,农产品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过去农业院校培养3种人:农业研究人员、农业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安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师表示,“大部分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比较传统,学科单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宛晓春表示,现代农场主就像医疗领域的“全科医生”,是一个复合型人才,首先自己会种地,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机械、人事、财务、营销等。在他看来,尽管“农场主班”只是一个实验班,但它在课堂教学、实训实践上的探索将倒逼高校在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

2012年,该校联合荃银高科、团安徽省委启动“安徽省农业现代化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满足农业集约化、适度规模化需求,服务农业一线的人才。安徽农业大学负责学生遴选和组织教学、课程改革;荃银高科负责资金支持并提供孵化基地,每年资助50万元,累计10年投入500万元;团安徽省委负责为创业者搭建融资、学习交流、项目推荐平台。

没有教材的“农场主”课

作为“农场主班”的班主任,鄢高翔每逢新学期都会与任课教师进行“漫长”的交流,因为这些课程根本就没有教材。

学校依据“农场主”创业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设置农业技术、机械装备、管理经营三大类课程,请各专业的顶尖名师授课。名师重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的同时,必须结合产业实际,灵活开展教学。

上市场营销课时,姜含春老师让学生组建不同的团队,研究不同公司营销策略,在课堂上展示分析报告,并当场接受台下师生的“质问”。

根据农时需要,“农场主班”灵活安排生产实践实习,平时两个星期就会组织一次实训,了解农企运营情况,暑假里,同学全部被“赶到”田间地头,学习水稻、小麦等种植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的学生刘国永从未碰过农活儿。大三暑假,他到学校的基地实习,这是他第一次下田。每天早晨5点起床,到棉花地里把雄蕊摘掉,活儿虽然简单,但必须在6点半前干完。“棉花地里雾水很大,又穿着雨衣,汗水排不出来,非常难受。”

不少老师反映,尽管实践课任务重,但是“农场主班”的学生最爱去图书馆查资料。“农业院校考研比例高,有些人是在逃避就业,有些人为了摆脱农业,我们看书是为了‘补’有用的知识。”2013级学生张伟说,“我们都是自愿来到这个班的,热爱农业,所以方向更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现在该干什么。”

在“农场主班”练习如何当好一名“农场主”

大三进入“农场主班”后,学生就被分成若干个创业小组,首要任务是开办虚拟公司,练习如何当好一名“农场主”。

从市场摸底、数据分析再到产品成形、开拓市场,一个完整的流程走下来,让张伟真正了解到公司是怎么开的。在此基础上,他转向实战。2015年11月底,他和同学一起创办了“青联壹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省内数百名“现代青年农场主”打造农产品的优选、配送平台,实现农场到家庭的无缝对接。

公司试运营的第一个月,销售额便接近10万元。目前自主研发的App已经通过内测阶段,网站也即将投入市场。“重要的是,这个以生态农业和旅游为核心的电商平台,可以让高校培养出来的‘农场主’与社会上的‘农场主’对接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发展。”张伟说。

当初,毕业生梁廷良是抱着学习目的来到荃银高科霍邱基地孵化的。在导师的帮扶下,他的团队采用小麦-黄豆轮作方式,耕种起300亩地。“作为‘青年农场主’,不仅要懂得种植、管理技术,而且需要学会品牌经营和营销策划。”在基地导师的支持下,他申请注册了“青年农场主”的商标。

“我们现在来种地,经营理念肯定与父母不一样。”作为梁廷良的师弟,2012级的田壮壮对此深有同感。作为一个“农二代”,他对农业有着天生的感情,因而高考填报的志愿都与农业有关。原本,父亲让他回家经营家庭农场。但是,他却选择与另外两名同学一道,将在毕业后前往津巴布韦。

“如果回家,肯定还是得听老爸的,去了外国,可以自己做主,真正施展年轻人的想法。”田壮壮笑着说,“神秘的非洲,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原标题:高校培养出来的青年“农场主”成了“香饽饽” 安徽:校团企三方破解“未来谁种地”难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