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亮星”开启搜寻系外行星新旅程 |
我国南极中山站首台光学望远镜“进驻” |
|
■本报见习记者 马卓敏
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BSST)日前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
“BSST能被科研人员专注利用,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在南极地区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的不足。”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BSST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天光所)负责主体设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相机和远程控制系统研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负责运行观测。科研人员利用其拍摄了杜鹃座47球状星团,效果非常理想,从而标志着该望远镜正式在南极中山站投入实际观测。
搜寻太阳系外行星
姜鹏介绍说,BSST是目前我国在南极中山站投入使用的第一台光学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是搜寻太阳系外的行星。
和已在南极昆仑站“服役”的两台“南极巡天望远镜”、1台“CSTAR中国之星”小口径望远镜相比,BSST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是我国专门用作搜寻太阳系外行星的望远镜。
姜鹏表示,科学家可通过它,充分利用南极的极夜优势。“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是目前国际天文学最热门的研究方向,而BSST就是要通过观测行星对其宿主恒星的周期性凌星现象以及所引起的恒星亮度周期性变暗,进一步探测行星。”
中山站不是最终目的地
虽然BSST已在中山站开展工作,但中山站并非其最终目的地。为此,南京天光所副研究员、BSST项目组组长杜福嘉向记者表示,计划让该望远镜在中山站观测两年后,将其部署到昆仑站,继续开展运行工作。
“昆仑站位于南极冰盖最高点上。多年来,科学家通过理论预测和实践测量已充分证明:昆仑站所在地很可能是地球上观测条件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姜鹏介绍说,相较于中山站,昆仑站有着接近空间观测的极佳视宁度,以及超过90%的晴夜数和极长的极夜连续观测窗口。这些绝佳的客观条件,也让昆仑站成为地球上难能可贵的理想天文观测点。
“但是,昆仑站的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型天文设备的运行需求。”姜鹏表示。
而在这方面,作为我国南极内陆考察的中转枢纽,中山站的保障能力和人员配置要相对完善。
“将BSST驻扎在中山站开展天文观测任务,也是从筹建和发展一个昆仑站天文观测后勤保障基地的角度进行的考量。”姜鹏表示。
未来面临诸多考验
“BSST能让人类观测到太阳系外的行星,并且得到之前人类无法观测到的天文图像。”姜鹏介绍说,该望远镜在南极冬季极夜期间,可实现对恒星不间断的观测。通过这样的连续观测,可大大提高科学家探测周期性光变的效率,也就能相应地提高人类探测行星的效率。
但姜鹏也毫不讳言地表示:“BSST未来将面对南极的极低气温、低气压等不利条件,例如昆仑站极夜情况下平均温度为零下60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86摄氏度,气压仅有0.5个大气压。此外,该望远镜未来还要经历电力紧张等其他方面的严峻考验,而且还要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运行能力。”
如今,我国天文学家在南极望远镜的设计和运行上已积累不少有益的经验,BSST团队也因此受益匪浅。
反过来,杜福嘉认为,BSST的运行同样将为我国南极天文设备的设计和观测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6-04-11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