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笛薇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6/4/9 22:08:02
选择字号:
北大副校长: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

 

北大副校长: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大学如何引导需要考虑

21世纪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未来研究型大学应该如何作为?4月7日,全球30多所一流大学校长共聚“2016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论坛”,探讨如何创建国际一流创新型大学以及重新思考高校的价值取向。

论坛期间,中国C9高校、香港三所高校(H3)、澳大利亚八校联盟、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达成共识,联合签署了《上海宣言》意向书,呼吁全球创新型大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长远的利益出发,共同致力于创新研究、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创新思维、联结创新网络,推动国际创新型大学打造更密切、务实的合作关系。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表示,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的,那么,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是每一个人要考虑的。

研究型大学转向创新型

2016年4月7日,研讨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此次论坛作为交大120周年校庆的重头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张杰率先亮出观点:“研究型大学”要实现自身的再一次变革,就要转型成为极具创新活力与创新资源整合力的“创新型大学”。

张杰所指的“创新型大学”,超越了单个创新主体的视角,不仅是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创新主体,而且是其它各类创新主体的串联和并联者,是新型创新网络的组织者。

张杰指出,步入21世纪的快速变革时代,人类面临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效利用”以及“不同文化间的隔阂与冲突”两个巨大挑战。就大学而言,面对自然的挑战,应该在引导人类拓展视野、与自然共存共生上有所作为;面对文明的挑战,需要共同倡导全球多元文化的进一步互联互通、相互理解,努力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

他说,一旦大学孕育创新的速度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人力资本输出和知识创新上的不可替代性就将逐渐消失,研究型大学在人类社会中的引领地位和价值也将不复存在。“我们需要继续探索自然的奥秘,扩大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深入研究动植物生长规律与新的光合作用方法,为解决人类的食物问题开辟更新的路线;寻找各类疾病的调控机理和精准治疗手段,促进人类的生命健康;还需要探究生态危机的系统解决路径,抢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当然还有通过对人类文明本身的研究,建立更加和谐、共存的文明。”

那么,研究型大学该如何打造成创新型大学?张杰以及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都赞同“集结全球智慧,解决全球问题”,即联合全球所有的创新主体,构建一个能够强有力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全球创新网络。

张杰表示,无论是优质资源的竞争力,还是优质资源的整合力,绝非凭某一所大学或者单个地区的大学的努力就能做到。“未来的创新要以创新网络的形式组织和开展,谁占据了创新网络的关键结点,谁才能跻身创新体系的中心位置。创新型大学要确保自身的创新主体地位,就必须为创新网络的缔结形成和功能发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当前,我们研究型大学的责任与使命。”

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大学应引领正确导向

2016年4月7日,各大学校校长一起为《上海宣言》揭幕。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特别提出,大学还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使命,例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和硅谷,以及圣路易斯大学和密苏里州之间的良性互动。

周玉说,建国初期,东北重工业迅速开展,哈工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快速壮大。目前,哈工大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着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前沿科技创新。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园区,汇集了哈工大多年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一批资金,建立了很多企业。

在产业的合作方面,哈工大从1958年开始为中国航天事业服务,成绩突出。在航天领域有50%以上的技术骨干出自哈工大。周玉透露,最近,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的大科学装置落地哈工大,项目价值15亿元,建成后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基础设施,将带动学校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

近年来,南京大学探索了“5+4+3”模式培养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南大校长陈骏介绍,学校把100多场讲座融入课程,扩宽学生视野,激发奇心。2015年,南大设立亿元“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目前支持了288个创业项目的孵化,希望能消除校园和实业之间的壁垒,打出自己的品牌。

此外,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秘书长Kurt Deketelaere认为,大学的创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社会的问题。他介绍,2015年集团做了旗下21个大学对区域贡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为区域带来了700万欧元的经济价值。但是他强调,大学不能只看创新的经济产出,更要重视是否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以及对国际产生的影响。

“不要为诱惑跟着跑,这是大学的每一个管理者必须考虑的。”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赞同Kurt的观点,并提出,大学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在各方资金支持下,能否坚守住应有的价值取向。“每一位出资者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但这些取向是否跟大学的根本的想法相一致?

王杰说,并非所有创新都是正面的,那么,大学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是每一个人要考虑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