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本文图片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家族的家谱、1926年交大校庆纪录片、“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捐赠给母校的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巨幅交大师生合影……
4月5日,经过全新改造、面积500平方米的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校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它是120年前的南洋公学主体建筑之一,开馆后,将成为展示上海交大校史、校情的文化窗口。博物馆首次展出交通大学历史上,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实物,多件“镇馆之宝”也由此揭开了神秘面纱。
90年前校庆纪录片受关注
2016年4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记录学校百余年厚重历史的巨著《上海交通大学史》隆重出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校史馆看到了一幅巨幅交大师生合影照(1900-1983年)。据介绍,120周年校庆之际,校史档案人员整理出数百帧珍贵的交大老照片,此次精选其中最能体现各个历史时期交大师生精神风采的巨幅照片4帧予以重点展示。分别是:20世纪初南洋公学师生在上院前留影;1934年10月国立交通大学师生庆祝国庆及军训阅操典礼摄影(长达3米);1960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全体毕业师生合影(长3米有余);198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八三届全体毕业师生在老图书馆前留影。
同时,90年前老交大的校庆纪录片(1926年)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看。1926年10月,交通大学(时名南洋大学)举行了隆重的30周年校庆活动,并举行了为期3天的工业展览会,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位经营电影公司的校友主动为母校30周年校庆活动摄制了无声电影纪录片,全景式记录了交大校庆、师生教学、文体活动等方面影像,是目前所知反映我国高校教学生活的最早一部无声电影。
另外,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家族的家谱(1943年)也首次亮相。该谱由盛枫女士捐赠,系交通大学创始人盛宣怀家族族谱——常州《龙溪盛氏宗谱》,共32卷,16册,1943年敦睦堂木活字本,由盛氏第十五世孙盛文颐总修,十五世孙盛渤颐、十六世孙盛毓琳、盛焘等协修。目前存世稀少,仅有上海图书馆、常州市图书馆有藏。该谱除实录盛氏家族世系资料外,还收录盛宣怀及其祖父辈所撰序言、行述、碑记等文献甚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展出中国首批自编教科书
2016年4月5日,《南洋公学章程》(1898年)。
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批教科书(1901-1903年)也惊艳亮相。南洋公学师范院设立后,师范生们尝试自编了符合国情、适用本校教学所需的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共计30余种,尤以《蒙学课本》、《本国初等地理教科书》、《学校唱歌集》等我国第一批自编教科书最具影响,开启了我国近代自编教科书的历史进程。此次展出的是校史研究人员多方搜集到的各类教科书原本三种:师范院学生朱树人编纂的我国近代第一本教科书《蒙学课本》(1898年初版,1901年新订);1902年师范院学生张相文所编我国第一本《初等地理教科书》,是我国近代最早编纂的地理教科书;1902年译书院译印英国莫尔显著、师范院学生朱树人翻译的《格致读本》。
另外,博物馆还展出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模型和中国第一艘载人深潜器“蛟龙号”模型。前者为 “辽宁舰”总设计师、交大1963届校友朱英富院士回母校参加校庆时,为了对母校的培育与照顾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向交大赠送的特殊礼物。后者由“蛟龙号”总设计师、交大1958届船制系徐芑南院士为母校120周年校庆校史馆改建项目而捐赠。两件模型集中展现交大师生校友在国防科技建设领域的重大贡献,诠释了交大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
4月5日,记录学校百余年厚重历史的巨著《上海交通大学史》正式出版。该史历时十余年编撰、全书共分8卷、300万字、照片1000余帧,真实完整地记录、展示了学校从1896年建校以来从艰苦跋涉到奋力崛起的办学历程和发展轨迹,是上海交通大学发展历程的“鉴真实录”,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真实缩影,在中国高校校史研究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原标题: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开馆,8卷300万字校史同时出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