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日前,某机构发布的一份《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称,目前市场上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同时,报告指出人体长期过量摄入金属锰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记忆力减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自此,“高锰”水壶把人“喝傻”的说法不胫而走,一度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借此,不少商家打出“304水壶”、拒绝“高锰水壶”的旗号进行促销活动。
疑问:
所谓的“高锰”水壶究竟是怎么来的?含锰的电水壶是否真的有如此大的危害?人们是否应该谈“锰”色变?
解答:
卫生学研究表明,锰在人体的许多组织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机体糖、脂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生命过程,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
如果锰摄入不足,可以引起体重降低、贫血、侏儒症和肿瘤等;但过多摄入又可导致急、慢性中毒症,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肝脏、肺脏损害作用等。“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应该注意锰元素的合理摄入,以保证身体健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宋影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中科院金属所研究生刘灿帅、闫红林对《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中提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查证。
他们发现,报告采用了《食品接触材料金属材料食品模拟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验,即利用浓度为4%的煮沸乙酸检测电水壶中的锰含量。乙酸呈酸性,浓度为4%的乙酸酸性与柠檬相近。
“检测电水壶所用的溶液,近似为浓度较大的柠檬水,酸性强,侵蚀性大,与日常生活中煮开水的过程相差较大。”刘灿帅说,“脱离使用环境去评价材料是不适当的。”
在冶金行业中,锰需要在1200℃以上的高温下熔化,以冶金结合的方式溶于钢中,得到含锰量大于10%的高锰钢。而电水壶在日常使用过程温度不会超过100℃,所以在烧水时基本不会造成锰的溶出。
“退一步讲,即使锰的溶出量真的达到了报告中提到的最高值,那么人们每天要饮用大概9升这种电水壶烧开的水,才有可能超出一名成年人每天合理的锰摄入量。”闫红林说,“所谓的高锰钢影响精神、智力的说法,纯属危言耸听。”
原来,从本质上讲,锰在饮用水与乙酸中的溶出量不同,是由于电水壶在这两种环境中腐蚀行为不同。饮用水呈近中性,电水壶的腐蚀行为较弱;而乙酸呈酸性,侵蚀性强,电水壶的腐蚀行为较强,会有更多的锰元素被溶解。
“科学家应该向公众传播更多的腐蚀知识,这样人们才能更加理性地面对生活中的类似谣言。”宋影伟透露,4月24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中科院沈阳分院、世界腐蚀组织、中科院金属所将在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联合举办“世界腐蚀日科普活动”,活动将针对工业和自然环境中的腐蚀、核电站中的腐蚀以及生活中的腐蚀等方面展开,利用生动的图像和有趣的科学实验,向大家展示腐蚀的奥妙。届时,世界腐蚀组织主席、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韩恩厚将为大家讲述腐蚀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介绍腐蚀涉及的国计民生、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