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3/24 9:02:09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疫苗危机后的科学反思

 

■本报记者 王佳雯

5.7亿元的涉案金额,18个省份的波及范围,25种问题疫苗在列……近日,山东警方破获的非法经营疫苗案,让公众大跌眼镜,不安、恐慌的情绪逐渐蔓延。

面对网络上充斥的“毒疫苗”“杀人疫苗”“夺命疫苗”等字眼,一位两岁孩子的母亲用“心惊肉跳”形容自己的感受。一篇2013年的旧文《疫苗之殇》在朋友圈的广泛传播,在混淆“疫苗不良反应”与“不良疫苗反应”概念的同时,也令公众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级。

失效≠致病

对各种关于问题疫苗的信息,中科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十分忧心,在他看来,将非法行为与疫苗一分为二来看,事情并不复杂,但无论如何“坚决不要否定疫苗”。

“中国疫苗质量还是相当可靠的。”高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建国以来,我国在天花、乙肝、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防控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建国至今,乙肝病毒携带人数已从人口的20%,下降至约1%~2%。

“疫苗已经是被认可且非常科学的预防疾病的手段。”高福强调,“如果不打疫苗,我们国家的乙肝、脊髓灰质炎、天花这些疾病肯定会卷土重来。”

正如福建某医院的一位医生所说,“因恐慌不打疫苗导致的最终后果,就是社会群体免疫力下降,疾病肆虐。”

此前报道显示,这次的问题疫苗是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而导致失效,并非所谓的“毒疫苗”。“失效疫苗的问题在于接种后没有效果,但不会因此致病。”高福说。

3月23日,国家卫计委回应非法经营疫苗案称,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增多。这也进一步印证了科学家的分析:无效疫苗带来的人体安全风险很小。事实上,公众对无效疫苗安全风险的担忧,部分源于对疫苗失效与“疫苗不良反应”的混淆。

对于疫苗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医学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几率很低的不良反应;一类是偶合反应。“一些疫苗对一定的个体可能会有不良反应。”高福解释道,偶合反应则是巧合因素,例如在打疫苗前虽无症状,但却已感染流感病毒,恰好在接种疫苗后表现出了流感症状。

高福介绍称,疫苗所存在的一定的副作用,归根结底在于科学对于病毒认识的局限性。

疫苗市场流通不能因噎废食

研发、生产、批发、流通、接种,疫苗的整个流程,涉及到研究人员、药企、批发商、流通环节以及疫苗接种单位等诸多层面。其中的环节,也因疫苗类别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高福介绍,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接种,而二类疫苗则需要老百姓买单。“一类疫苗由疾控中心掌控,而二类疫苗则走向了市场流通。”而此次问题疫苗涉及的都是二类疫苗。

然而,走向市场流通的二类疫苗也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据业内人士介绍,这种监管主要体现在对从事疫苗业务的企业资质的监督与管理。

2005年颁布实施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药品批发企业申请从事疫苗经营活动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该《条例》还规定,药品零售企业不得从事疫苗经营活动。

此次山东疫苗事件中的主人公堂而皇之地经营起了二类疫苗的生意,监管的疏漏显而易见。

据河南省一名地方疾控人员介绍,二类疫苗市场放开后,疾控部门可以组织购买,也可以不组织。而基层防疫部门受利益驱动,多通过其他较为便宜的渠道购买。他坦言,“可以说,这种市场行为完全没有人管。”

此次暴露的监管问题不容回避,高福也表示其根源在于“我们的体制机制上的监管出了问题”。同时,他担心疫苗市场流通会“因噎废食”。

“市场最主要的特点是有竞争,有竞争就能让疫苗价格尽快下降,质量尽快提升。”高福说,“最好的办法,还是二类疫苗变成公益性疫苗,由国家买单。”

不过目前问题在于,在鼓励疫苗市场流通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实现有效监管,在鼓励市场流通的同时,通过监管把好安全这道关。

科普、监管、科研三管齐下

公众、政府部门和专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等,致使三者间的信任鸿沟越拉越大。

事件发生后,多地开展了疫苗排查工作,不过其信息公布仍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这让高福十分着急,“相关部门还是要站出来说话”。

权威机构的失语与网络信息的轰炸,让此次疫苗事件变得复杂,甚至“今后不敢打疫苗”的声音此起彼落。对此,高福表示,“科学家要出来说话,加强科普,让公众了解疫苗。”

近日,李克强总理对案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同时“抓紧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疫苗生产、流通、接种等各环节监管责任”。

总理的批示展示了政府处理此事的姿态。但此事件中暴露出的公众对监督体系的不信任也须进一步反思。

“确实要加强二类疫苗的监管工作,监管做不好,出了问题就变成了疫苗本身的问题。”高福表示。

北京某医院一位医生也建议,“此次山东疫苗事件不能是严打式的、一过式的,必须要给公众一个交代,链上的问题还有很多。”该医生强调,“必须尽快建立因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而产生后遗症的国家补偿机制,并严格执行。大样本人群的小概率事件,对某个家庭而言就是百分之百,他们的痛苦必须由获得外部收益的大众和集体共同分担。”

此次事件更让高福看到了科学的局限性。“冷链出问题,根本也在于目前科学研究只能让疫苗在低温下保存,不能在室温下保存。如果未来实现了疫苗矿化,疫苗就可以室温保存。”高福强调,如疫苗的保存和副作用问题,都是“留下来的科学本身的问题,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最后拿出新方法”。

《中国科学报》 (2016-03-2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