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喻思娈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2/25 10:22:36
选择字号:
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1% 激励成果转化政策发布在即

制图:张芳曼

2月24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二五”以来,我国重大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围绕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等科技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尽可能提高基础研究投入

万钢说,经过五年积累,我国科技创新加速突破,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0.9%增加到55.1%。

“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运营;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里程占世界总量60%以上,进军海外市场;第三代先进压水堆国内外首堆开工建设,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进展顺利……

针对有人提出的载人航天、卫星等高新技术和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的疑问,万钢说,很多战略高技术实际上是贴近民生的,它们还能创造新市场、新消费。风云卫星服务于全世界气候预报,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得到应用。北斗导航已经广泛应用在渔船、汽车,甚至应用于快递送货的自行车上,形成产值已达1000多亿。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六连冠,在食物医药、地震模拟计算、城市大数据的应用上都取得了显著效益。

与科技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的“弱项”。但近些年,我国基础研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涌现一批杰出人才和重大成果。潘建伟团队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输位列2015年国际物理学十大年度突破之首。王贻芳研究员荣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我国一些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论文发表量稳居世界第二,被引用的次数上升到第四位。万钢说,我国科学家正在为人类知识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今后如何支持基础研究,是否会提高经费投入比例?万钢说,近些年来,科技部一直在尽可能地提高基础研究的投入。按照2015年中央对科学技术的支出预算,用于基础研究的大概在480亿左右,比例占18.5%。接下来,科技部要完善支持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要强化前瞻布局,对一些面向未来的探索,包括物质科学、中微子探索、引力波探索都要有一些部署。此外,还要加强基础研究基地建设。

“跟美国、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特别是企业对于基础研究的投入还比较少。”万钢说,中国企业逐渐感受到基础研究的投入对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未来将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投入。

科研经费不能违规乱用

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从顶层设计走向落地实施阶段。万钢说,围绕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科技部牵头或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比如,针对资源配置“碎片化”和聚焦战略目标不够的问题,科技部扎实推进计划优化整合。建立部级联席会议制度,把过去管理科研经费的30多个部门联合起来成立联席会议制度,交由专业机构负责项目管理。

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难题,2015年我国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并于2015年10月1日发布实施。“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下放成果处置收益权、强化对人的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技术交易服务、促进成果信息公开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最近我们正在制定实施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对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尽职免责、离岗创业、成果收益、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使科技成果转化法落到实处。”万钢说。他认为,这些即将发布实施的政策,将极大激励科研成员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热情。

关于科研人员对经费申请、使用的批评,万钢说,科技部近些年一直在研究探索,如何让科研经费用得更好、符合规律,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又不能违规乱用。在经费使用方面,科技管理部门要更好地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科研人员自己也要加强自律。

他说,各类科研题目要按照题目的性质来确定预算。首先,科研预算要更多地符合规律;其次,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去;此外,对于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用到生产上去产生的价值要放开放活,使他们的成果更多地体现社会价值,更多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众创空间服务实体经济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重要的社会创新活动,能够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潜能。万钢说,我国目前有近500个众创空间和将近700个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以及产业园,而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之间是一个接续有序的关系,在它们之间搭建创业生态很重要。

2015年,对发展众创空间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扶持政策。将来,科技部将具体实施三项工作。第一,要引领众创空间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第二,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主营业务方向开放市场资源、装备资源,包括销售和采购资源,和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广大创客共同创新创业。第三,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优势专业领域建设众创空间,开放科技资源、设备、人力资源,带领青年人创新创业。

他表示,还要在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一批围绕众创的平台。各个众创空间围绕它共享资源,加速发展。“这里面不光是仪器设备资源,还有市场化的融资平台,怎么对社会路演,怎么样进行创新创业大赛,让青年人的思维、成果和市场对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