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天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22 10:29:03
选择字号:
海外爆买,中国制造如何突出重围

王兴斌

肖翔

■本报记者 韩天琪

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可以充分地发展起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打破从中央国企到地方国企的种种垄断,是提升中国制造质量的根本举措。

国内创新体制目前还是以国家创新为主,从供给方来看,未来我国创新体制可能要更多地向市场转变,以企业为龙头,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民营经济与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可能是未来在供给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中国公民出境游十分火爆。尽管详尽数据尚未公布,据粗略估计,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出境人数约600万,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毫无意外,国人春节出境游的重要主题是购物消费。

据统计,2015年中国消费者境外消费总额为1.2万亿元,中国人消费了全球近46%的奢侈品,连续几年保持着奢侈品境外消费“全球第一”的桂冠。

海外爆买原因何在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教授王兴斌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购物游”现象说明国内产品服务与消费的错位,体现了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王兴斌提示,综合来看,购物支出差不多占国人旅游消费的50%甚至60%以上,“购物”逐渐成为国人境外旅游的一大主题。

“我国国民的消费需求很强烈,虽然满足这种需求的主要消费还是在国内,但是国内的消费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内需,因此国民就到境外进行消费。”王兴斌说。

近些年的海外购物主要集中在奢侈品和日用品两大品类,概括地说就是 “人们口袋里有钱却不敢买,或者买不到想要的东西”。

“过去人们的境外旅游购物行为主要是购买奢侈品。因为中国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很少,再加上在中国境内销售的奢侈品由于关税等原因,售价都较国外高。去国外购买由于免税,价格相对便宜。”

王兴斌分析,境外奢侈品消费需求的旺盛反映了我国在外贸政策方面对境外奢侈品收取的税额太高。“尽管我国加入了WTO,但当时为了保护国内的相关商品销售,奢侈品关税得以保留。”

王兴斌认为,国人海外爆买奢侈品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政策问题。中国奢侈品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目前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至少三分之一。

不过近些年,很多国人出境不是购买奢侈品,而是买日用品。马桶盖、电饭锅甚至油盐酱醋都成了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绝大部分国人在境外购买的日用品国内都能生产,日本、韩国等国家销售的日用品甚至原产地就在我国,只是用了国外的技术和品牌。”王兴斌认为,尽管我们号称是世界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有待提升。

此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销售的商品中假冒伪劣情况比较严重。这反映了我国的商业道德和商业秩序的缺失。

这样就出现了国人宁可到国外购买“中国制造、外国品牌”的商品,也不愿意买国内商品。

究其原因,王兴斌认为一是我国制造业水平和产品质量、品牌非属上乘,第二是我们的商业秩序和管理比较混乱。

标本兼治

日前,商务部表示,要采取降低进口关税的手段,遏制奢侈品消费外流现象。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肖翔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降低关税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奢侈品在国内出售,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奢侈品消费外流的问题。“即使是国外奢侈品在中国出售,也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能否保证正品,消费者在这方面是持怀疑态度的;二是即使国外奢侈品在中国出售,国内赚取的依然是国内低廉人力成本的利润,品牌收益依然被国外品牌赚取。所以在刺激国内需求方面,降低关税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王兴斌也认为,简单地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关税等,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制造面临的尴尬局面,不能成为中国制造突出重围的内在动力。

“降低关税只能起一定的作用,起不了根本性的作用。根本的出路是拿我们自己的产品替代国外产品。从奢侈品到日用品,要把中国产品的品牌做好做大,这才是根本之道。”王兴斌说。

肖翔认为,中国在短期内打造出自己的奢侈品品牌有一定困难。

“中国的制造业经过升级,使日用品达到国内消费者的购买要求,可能是相对容易的。但奢侈品不是大宗消费品,它的品牌形成因素是多元的。中国要在短期内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奢侈品品牌,我个人认为是有困难的。”

中国制造路在何方

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并不能尽如人意,在肖翔看来,主要有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的原因。“在需求方面,由于新中国刚建立时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商品生产满足大家基本需求即可。这种需求并没有对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强劲的动力。”

在供给层面,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消费品的创新是与市场紧密联合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可能更多地偏向于学科发展规律和国家意志。”肖翔表示,国内创新体制目前还是以国家创新为主,从供给方来看,未来我国创新体制可能要更多地向市场转变,以企业为龙头,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民营经济与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可能是未来在供给侧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王兴斌对此表示赞同,“进一步放开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可以充分地发展起来,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打破从中央国企到地方国企的种种垄断,是提升中国制造质量的根本举措。”

此外,王兴斌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应当得到高度重视。“放开竞争,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有一点创新和创造,其他企业很快就能‘抄袭’。知识产权的问题不解决,产品质量也是上不去的。”

“由于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甚至一段时间内的生活资料都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中的发明创造、知识产权也是产权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在我们的社会中是普遍缺少的。不光是生产者缺乏,消费者也缺乏。所以还是要在产权所有制方面进行改革,才有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王兴斌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2-22 第7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