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18 11:02:27
选择字号:
熊丙奇:科研经费去向须有本清晰账

 

■熊丙奇

近期有报道称,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进行澄清,认为这缺乏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是5年前就被有关部门否认的谣言。

然而读完这篇报道,还是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全国科研经费究竟去哪的确切回应。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科研经费的支出并没有清晰的账本。其实回应公众的关切,澄清谣言很简单,那就是公开科研经费收支情况,且具体到每笔费用的开支。

对于科研经费的支出,文章列举了多个“证据”进行澄清。对于约30%的政府财政支出的科研经费,证据有二。一是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提供的近三年科技部支持的主要科技计划支出结构统计显示,支出最大的项目是材料费,占比接近总支出的30%;会议费和差旅费总和一般不超过10%。二是以支撑计划为例,在预算科目中,材料费居首位,占总支出的28.1%;紧随其后的是设备费支出,占比15.31%;测试化验加工费排位第三,占比13.07%。而备受社会关注的会议费仅占比2.82%,差旅费占比8.53%。

这两个证据其实说明不了科研经费开支的具体走向,前一个证据只列出了支出的大概数目,没有具体的每笔经费开支,以占总数30%的材料费为例,从支出归类来说这没有问题,但是究竟是什么材料?会不会是拿着购买私人电脑、私家车、建材等的发票去报销?要知道,科研人员到处搞发票充账的报道近年来随处可见。

况且,媒体此前报道称六成科研经费用于开会出差,并不是说就用于开会、出差,而是包含开会出差的开支,同时有所代指,即科研经费被挥霍到其他非科研方面。对科研而言,必要的开会和出差当然是必需的,但公众关注的是,这些开会、出差有多少是必要的,有多少又是没有必要的评审会、汇报会。后一个证据更说明不了问题,这列的是科研经费预算,而不是实际使用情况。怎能用预算来回应公众呢?

科研经费究竟用到哪里,这需要有清晰的账本。必须意识到,六成科研经费被用于开会出差这样的消息即使不真实,但依然流传甚广,这与公众缺乏明确数据,以及近年来爆出的科研丑闻密切相关。那么,要消除公众的“误解”,就必须公开科研经费的投入、支出的详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

公开科研经费支出的具体情况,这也有利于加强公众对科研的认知,包括一项科研需要哪些投入,以此获得公众对科研的支持,不像现在看到科研劳务费就有人反对。事实上,在美国科研经费中有相当部分是用于支付研究生、访问学者的劳务费用,不是大家想象的进入项目负责人的腰包(我国目前就存在这种情况)。

同时,公开科研经费支出也是对科研腐败的有效防患,目前我国采取的是严格的预算制,立项时要对预算进行审核,立项后要求科研人员必须按预算项目进行支出,但严格的预算制没有防住科研腐败,原因是这不符合科研规律,在项目开展前,科研人员无法预计究竟要用多少费用购买材料,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很可能购买根本不需要的材料,也可能某一方面需要开支却没有预算,只有去折腾经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给科研人员,但要求必须公开科研经费具体的使用信息,这是用好每一分钱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6-02-18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