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16 12:04:52
选择字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
王建璋:癌症筛查在我国仍有必要

 

■本报见习记者 李晨阳

癌症筛查一直是体检中大家关注的项目,但近年来一些调查研究却显示癌症筛查并不能有效降低总体死亡率。那么,到底该不该筛查?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王建璋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癌症筛查仍有必要。

王建璋告诉记者,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要从病因学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两方面着手。然而直到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两方面工作都还没有在大多数人群中开展。

据他介绍,早在上世纪,我国的癌症高发现场防治就曾取得降低癌症死亡率的效果。例如,在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高发区曾开展定期食管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倡议当地人改变吃酸菜的习惯,提倡多吃新鲜的粮食、蔬菜。经过30年综合防治,到上世纪80年代时,这一地区的食管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

此外,在国内的肝癌高发区江苏省启东县、大肠癌高发区浙江省、肺癌高发区云南省个旧市锡业公司矿区等,现场防治研究工作均使癌症死亡率有所降低。

目前,国内外癌症患者的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表现出早期和晚期的极大差异:临床0期和1期患者能达到80%~100%,而4期癌症患者仅有10%~30%。

“我们所提倡的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是建立在以上认识基础上的。”王建璋说,“倘若若干年后,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癌症既能预防,又不管早、晚期都能治好,癌症筛查才能很自然地退出历史舞台。”

王建璋认为,癌症筛查应首先在癌症的高危人群、高发年龄段展开。例如,在某些长期接触放射线或矿尘的矿工中、一定烟龄的吸烟人群中筛查肺癌;在传染性肝炎流行区、经常吃发霉粮食的地区筛查肝癌……都是很有必要的。

宫颈癌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在上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的宫颈癌发病率很高,晚期宫颈癌也比较常见。因此我国各地开展了包括筛查在内的宫颈癌防治工作,显著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20年来,我国的宫颈癌发病又有些抬头。因为宫颈癌在人体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筛查宫颈癌的间隔时间可以适度延长。对某些年龄段的妇女、对某些乡村和边远地区可以延长到五年、十年或更长。

“癌症筛查要强调因地制宜。不要求世界各国都和我国一样,在国内也不能要求各地都一样。”王建璋最后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2-1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