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6/12/27 15:32:19
选择字号:
高原“爬山匠”——唐菊兴

2016年寒冬来临前,位于拉萨东郊60多公里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藏胞屋顶上的彩色经幡,在湛蓝的天空下传递出高原的不老风情。牛羊不紧不慢地在草地里闲逛,与1千年前无异。这里是松赞干布的故乡。

随着海拔的升高,甲玛乡山腰上呈现出一幅现代场景。海拔4700米上下,有卡车盘山而行,进出山洞。这场景,正在改写藏胞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富足。

这幅图景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唐菊兴密不可分。

他站在一处高台上,指着对面的山体对媒体解说,“这里的当量铜资源有望突破1500万吨,钼7万吨、金174吨、银1万多吨,铅锌120多万吨,可大大缓解国家矿产资源的紧缺状况”。

身着大红冲锋衣,满面鬓霜的唐菊兴,欣慰的笑容里,掩饰不住曾经的风餐露宿与艰辛。

险闯刺骨冰河

“我国查明的铜资源量仅仅2.3亿吨,主要分布在西部生态脆弱区。在未来15年间,查明资源潜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国铜资源在2025年,年需求消费将近1500万吨,2015-2030年,我国铜需求量的对外依存度会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唐菊兴聊起了他何以到青藏高原勘探矿藏的原因。

国务院于2012年颁发了转5部门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2-2020)》。其主要任务是开展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进行重要矿产勘察,对矿产资源要节约与综合利用。

作为一名地质科学研究员,唐菊兴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启了在高原钻石打孔的生涯,对青藏高原已相当熟悉。他曾参与在高原的4大成矿带开展1:5万、1:2.5万、1:1万、1:2千地质填图工作,进行过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还开展过1:1万土壤(岩屑)的地球化学测量等诸多项目。

面对国家对地矿部门下达的指令和期待,他有心搏一搏。

如何才能找到新的矿藏?

中国地质学界的前辈们在教科书上告诉他,青藏高原成矿理论有3种:一是海底喷流成矿;二是大陆碰撞成矿;三是斑岩成矿作用。 “这三套理论是否存在局限?不论如何,首先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思想突破,才有可能找到新的矿藏。”唐菊兴暗自寻思。

找寻新矿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拍脑袋,需要脚踏实地寻查线索,需要在建立新理论基础上,找到真凭实据。而证据藏在山上的石头里。

为了寻找矿藏的信息,他带着一系列矿藏勘察专业问题,反反复复探访耸立、清冷的青藏高原。在勘察过程中,他不得不一次次接受自然的挑战。

几年前的一个深秋季节,他带着学生与以往一样,开着越野车因没有桥梁,需要通过一条湍急的河流。过河时,必须开足马力冲过去。可这一次,有辆汽车冲到河中间时,发动机被水淹熄灭了,无法继续前进。唐菊兴立即下车,独自跳下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把钢缆挂在车上,让前面已过河的车拉上来。

“在野外,只要类似的事情出现,唐老师每次都是自己冲在最前方。”学生们一致表示。

“我是项目负责人,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对大家负责。另外,我在水乡长大,水性也比他们好一些”。

对项目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相关成员负责,是唐菊兴坚守的信条。

创建勘探新理论

当唐菊兴了解到,西藏地质矿产勘探开发局曾对冈底斯成矿带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行过初步普查,但成矿类型不明晰,采矿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唐菊兴即带领团队,在实验室开展全球矿藏对比研究。其结果显示,冈底斯地区应该会发育大规模特提斯洋俯冲成矿。

于是,他带领团队与西藏地勘局一起,一次又一次爬上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勘察取样。经分析,他们在青藏高原发现了青藏高原地质成矿的新特征,从而确定了冈底斯地区为岛弧型斑岩铜(金银)矿床。

他及其团队在前人海底喷流成矿理论基础上提出,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形成的超大型矿床,且由此建立了推滑覆构造控岩控矿模型。

为了验证其理论的正确性,2006年,唐菊兴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开钻。

在钻探施工过程中,按地质界惯例,一般钻孔达300或400米时未能见矿,就不再继续深钻。但在这次勘察钻探中,唐菊兴却不想停留在300-400米处。他似乎有某种预感,推测甲玛山体上的角岩型矿体下面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当钻头深入到地下500米时,他和团队成员果然发现了厚度达200多米的铜矿体。就这样,一个世界级多金属大矿藏的面纱被他们掀开了。

除此之外,20余年来,唐菊兴带领的团队还创新了诸多找矿新理论。他们建立了的完整的冈底斯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发现了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类型,建立其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开辟了班-怒带找矿新方向。

随着新的理论和成矿新模型的建立,唐菊兴带领团队于2010年在甲玛铜山上发现了另一处铜矿体,到2013年,甲玛矿区新增的铜几乎是原来15年提交量的14倍。

为藏胞带来致富新路

美丽的西藏山高水长,藏文化流传四方,但到过西藏的人也目睹了其经济发展不尽如人意,农牧民生活并不富足。高原新矿藏理论的建立和发现,为西藏贫困地区拓展出一条致富新路。

常年奔波在青藏高原,唐菊兴与藏胞可谓情谊深长。10年前,他率队在雄村金矿外围的谢通门县达那答乡工作,暂住一藏胞家。他便邀请主人到项目组担任翻译。平时大家一起上山工作,回住地后又聚在一起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离开后,唐菊兴只要知道有人路过达那答乡,他就会托人捎些小礼物——大人的毛衣、小孩的学习用品等给那家人。

唐菊兴每到一地开展项目,都会先去村庄调查了解人员情况,尽可能雇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人当向导、做后勤,并在实际工作中手把手教他们相关工作。

“有些藏族同胞愿意过现代生活。从西藏现实看,要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最可靠的依托产业就是矿业了。”唐菊兴补充。

一位名叫阿旺次仁的藏胞青年自我介绍,“我只上过小学,前年学会了开车。现在在矿区开车,每月能赚2000多元。今年家庭年收入可达20万元。这是矿业公司带来的变化”。

据悉,甲玛矿自开矿后,年创造利税3亿元,成为中央第五次援藏会议决定建设西藏的有色金属主力矿山。

“唐菊兴的足迹踏遍西藏主要成矿带,为中央第五次援藏工作会议确定的5大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基地和储备基地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如此评述唐菊兴。

多吉十分感慨,“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每年都多次见到唐菊兴。他对地质工作的执著、激情和热情,在最艰苦、最危险、外部环境最差的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所有地质工作者学习”。

“唐菊兴是奋战在青藏高原时间最长的一个。”行业里的人这样告诉记者。

“在青藏高原,唐菊兴采用产学研用一体化方式,已在西藏探明并新增资源总量相当于18个大型铜矿,18个大型金矿、6.9个大型钼矿、11个大型银矿、2个大型铅锌矿”。

据悉,在唐菊兴指导下,中国黄金集团旗下子公司——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截止2013年12月,在甲玛区域探明并新增铜资源量238万吨,另有其他金属伴生资源量千余吨。

中国地科院科技处负责人认为,在2011年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个项目被国内外专家评价为“中国地质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国际上10年来推动喜马拉雅造山系研究做出的最重要贡献”。这一重大的成果背后,凝结着成百上千名地质工作者数十年在野外的心血和汗水,唐菊兴功不可没。

最近1年来,唐菊兴又在冈底斯成矿带发现了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床。据悉,该矿床类型的发现,为冈底斯成矿带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指明了方向,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相比,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成矿潜力巨大。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