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马韵斐 见习记者 王之康
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8名学生携带手绘地图来到东郊丛葬地,缅怀79年前在南京遇难的同胞。
据了解,这8名学生是南航民航飞行学院“寻迹”团队的成员,他们曾于去年夏天利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奔波数百公里,走访了23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被埋葬的地方,询问当地老住户,手绘丛葬地和纪念碑,记录那段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丛葬地分布图”上,他们手绘了下关区、栖霞区、鼓楼区等8个区,并用红色五角星标出了散布其中的21处丛葬地;在另外一张“遇难者丛葬处纪念碑示意图”上,他们绘制出各处丛葬地纪念碑的形状。两张手绘图均有一米多高,丛葬地分布图甚至精确到了一般地图上没有的小巷子。
其实,该团队并没有专业的绘画成员,他们找来多种南京市地图,结合前期走访,对照地图一点一点画。“有些纪念碑分布在很小的巷子里,比较隐蔽,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必须查阅大量资料,加上实地考察记录,才能准确地标明丛葬地的位置。”团队成员吕学让说,“我们想要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这些地方,去祭奠死难者。”
在寻访东郊丛葬地时,他们发现纪念碑前放着一束鲜花,下面压着一张卡片,署名的是一个日本机构。对此,吕学让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仅属于中国人,也属于日本,属于全世界。当我们看到这束花的时候,就感觉国界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所有人都应该对这些遇难者表示哀悼,支持和平,反对战争。”
“因为这段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我们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不仅仅是对前人的缅怀,也是对我们的激励。”吕学让说。
《中国科学报》 (2016-12-15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