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华师范大学等 |
研究揭示栖息地大小对保障大熊猫生存的影响 |
|
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杨志松、张泽钧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戴强等人的一项研究计算了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最小区域要求(MAR,即种群长期生存所需的最小栖息地面积),相关成果11月8日发表于《科学报告》。
野生大熊猫种群原本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东大部以及缅甸和越南北部地区。然而,由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增加,现有的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的崎岖山脉中6个彼此分隔的区域内。
研究人员使用有关大熊猫出没的数据集(包括脚印和觅食踪迹),计算了中国5个山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MAR;这5个地区的大熊猫占野外大熊猫总数的74%以上。计算表明,这些种群的总MAR为114.7平方千米。研究人员同时提示,彼此隔离的栖息地斑块会对大熊猫保护产生影响。除非减小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否则移地保护也不足以保障当地大熊猫种群的长期生存。他们建议,在栖息地斑块间建立廊道有助于降低破碎化的影响,但在破碎化最为严重的山区,仍然需要扩大栖息地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