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之康 崔婷婷 陈胜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1/17 10:16:41
选择字号:
浙江农林大学:多措并举促学风建设

 

■本报见习记者 王之康 通讯员 崔婷婷 陈胜伟

近段时间,走进浙江农林大学的很多教室,都会在门后或前排桌子上发现一个“新设施”——手机收纳袋。与当下“机不离手”的普遍现象不同,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全神贯注地在座位上听课,手机则静静地躺在收纳袋里。

这是浙江农林大学推出的“无手机课堂”活动中的一幕。

从本学期开始,浙江农林大学着力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在原有的规章制度之外,陆续推出了“无手机课堂”“阳光晨读”“阳光晨跑”“早餐不打包”等新举措,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

“无手机课堂”让“抬头率”提高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这不仅影响了个人听课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课堂秩序。“基于此,我们学校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在大一学生中全面推行具有半强制性的‘无手机课堂’活动。”浙江农林大学团委书记董杜斌说。

手机收纳袋上标着阿拉伯数字1至54,分别与每个学生的学号对应。根据规定,上课前,学生要将手机关机并“对号入座”,放进收纳袋中的“专属机位”,下课后方可取回。

对于习惯了互联网生活的人来说,手机依赖征早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工程学院大一学生施佳成就有着深刻的感触:“以前上课时把手机放在桌子里,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打开手机玩游戏,玩着玩着就放不下了,现在有时也会下意识地把手伸进口袋或桌子里找手机。”

不过,推行两个月来,学生们越来越支持这一举措:“以前上课玩手机错过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现在推出了‘无手机课堂’活动,能够帮助我们上课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了。”施佳成说。

不仅如此,据董杜斌介绍,在以呼吁、号召为主,并不作硬性要求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中,也有不少人自觉地参与到“无手机课堂”活动中,上课前主动关闭手机,或者干脆不带手机去教室了。

小小的手机收纳袋在提升课堂效果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法政学院教师马永双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同学们上课‘抬头率’明显提高了,课堂气氛也变得融洽了。以前会有个别学生玩手机发出声音影响上课,现在不再有了。这个手机收纳袋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自制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学习,提高上课效率。”

“阳光晨读”“早餐不打包”让学生赖床少了

古语有言:“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如今,很多学生对“夜眠迟”这一点保持得很好,却总是将“朝起早”抛之脑后。基于此,“阳光晨读”“早餐不打包”举措便应运而生。

“所谓‘阳光晨读’,就是鼓励学生早起,有效地利用清晨时光读书的活动。”学生会学风部部长孙陈存说。

其实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学生有晨读的习惯,而且地点也相对固定,大多集中在图书馆周边和学生活动中心附近。为了引导更多学生早起,学校推出“阳光晨读”活动后,在上述区域分别设置了五六块标识牌,上面写有“‘阳光晨读’区”,用来提示不晨读的学生不要在此处嬉笑玩闹。

文化学院大三学生王莉目前已经坚持了一个多月的晨读,她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约三五位好友同行,前往图书馆后面的东湖边。“那里风景好,空气也好,非常适合晨读。”王莉说,“我平时读英语比较多,练习口语、背诵四六级单词等。晨读让我更有计划性,效率也更高。比如现在两天记忆300个单词,以前可能需要好几天,而且还容易忘记。”

“早餐不打包”活动也旨在鼓励学生早起,但不同的是,该活动有学工部、研工部、团委等部门和学生会等组织的广泛参与。

据了解,从早晨七点半左右开始,老师、学生会干部就会在餐厅门口、教学区等地方监督,告诫学生不要带早餐进教室,呼吁大家在食堂用餐。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单位,学校几个食堂也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尽量不给学生打包早餐。

活动刚推行时,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吴丰杰带着打包好的早餐刚走出食堂,迎面就碰到了几位志愿者,告诉他早餐不能带进教室。于是,他利用到教室前的三分钟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打包的早餐。对此,他很不习惯,也颇为不满。但事后转念一想,他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平时起床有些晚,根本来不及在食堂吃早餐,所以只能打包带到教室,一边听课一边吃。有时候吃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现在想想也觉得挺不好的。”从那以后,吴丰杰每天早晨早起20分钟,预留出了在食堂吃早餐的时间。

“阳光晨跑”让学生爱运动了

在“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倡导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延伸补充体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早已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浙江农林大学推出了“阳光晨跑”活动。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学校将“阳光晨跑”纳入体育课的考核范畴,形成“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模式,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过程管理。

“阳光晨跑”采用“互联网+”的方式,引入跑步软件“咕咚”,用来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每个班都建了微信群,体育老师也在群内,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每次跑完步之后要在群里“打卡”,把成绩截图发到群里,让体育老师来记录、考核。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跑步30次,女生每次2000米,男生每次3000米,每次的里程必须达标成绩才有效。

“咕咚”软件绑定了GPS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记录运动的里程、时速、卡路里以及轨迹,包含实时里程和所用时间的语音提示则给跑步者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添加附近“跑友”、设立运动群以及水印相机等功能则增加了跑步的趣味性,使得“阳光晨跑”活动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大三学生郑顺已经坚持跑步很久了,通过“阳光晨跑”活动,他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运动时常常会感觉全世界只剩下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当细胞被点燃时,感觉健康的自己真好,坚持好的习惯让我发现活着真美妙。”

《中国科学报》 (2016-11-17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