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张婷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1/6 15:22:38
选择字号:
第八届光致变色国际会议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中外学者为光致变色技术发展凝聚智慧

 

11月4日至7日,由华东理工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光致变色国际会议,就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搭建了共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孕育新合作的桥梁。大会汇聚了250余位国内外学者,围绕“光致变色分子体系”“超分子光致变色”“新型光致变色功能和应用”的主题进行思维碰撞,为光致变色分子、功能光致变色材料和分子开关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凝聚智慧。

据大会主办方介绍,大会有120多位学者来自日本、法国、德国、美国和荷兰等国家,包括多位在国际学术领域名声赫赫的学者,如今年刚刚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Ben Feringa教授、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Itamar Willner教授、香港大学的中科院院士Vivian W. W. Yam教授和东京大学的Takuzo Aida教授等。

这些教授还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Ben Feringa教授在“光响应分子系统:从分子开关到分子马达”的报告中,讲述了分子马达的设计、合成以及功能,并着重介绍了分子马达作为多级开关的使用,分子马达的加速和分子马达的催化功能。Vivian W. W. Yam教授在“对于光功能分子材料和存储器的设计和装组装策略”的报告中,讲述了具有选择性的金属和分子所组成的一系列新型光功能络合物的各种设计和合成策略。Takuzo Aida教授在“通过光致变色系统控制分子组装”的报告中,汇报一些通过光致变色系统控制分子在纳米和宏观水平上进行组装的研究成果。Itamar Willner教授则作了主题为“光响应表面、水凝胶和微结构:从基本概念到实际应用”的报告。

大会主席、中科院院士田禾表示,光致变色材料虽在19世纪才被报道,但因其发展迅速和应用前景广阔,光致变色技术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如今,光致变色材料已在民生、光信息存储、防伪技术以及军事等领域都有比较重要的应用;而光致变色技术,更是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杰出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

华东理工大学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如田禾院士和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朱为宏教授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降低二噻吩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烯桥的芳香性,提高了该类分子闭环体的稳定性,从而突破了传统六元环烯桥闭环体不稳定偏见,实现了闭环体的成功分离;通过在二噻吩乙烯类光致变色分子上引入苯环可抑制平行与反平行构型的转换,首次实现了平行与反平行构型的分离,并成功实现了8-digital光编码信号的调制等。

除了基础研究,田禾团队的成果转化同样令人惊喜。由于变色眼镜能够有效预防紫外线进入眼睛,并且能够防止眩光,从而对眼睛起到全面保护作用,深受消费者追捧。一直致力于将光致变色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田禾团队,近年来与上海甘田光学材料有限公司进行专利、知识产权转让的合作,生产的产品稳占了国内光致变色眼镜市场。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的“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田禾院士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同样处于国际领先行列,在《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顶级化学期刊发表了多篇关于分子机器设计与构建的高水平论文,在国际分子机器研究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田禾及其团队中的王巧纯、曲大辉、马骧等教授,还多次受邀在国际著名综述期刊上撰写有关分子机器领域的研究综述。

田禾院士提出以荧光作为读出信号的可擦式光信息存储新概念,创新地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信噪比的光致变色荧光材料,大幅度提高其应用稳定性。早在2004年,田禾就在国际上首次创新合成可用荧光信号表征的可“锁”的光驱动分子梭和多构型逻辑功能分子机器等,解决了分子尺度上精确表征分子机器运动的关键问题;在2011年和2016年,又分别率先提出并设计合成了通过室温磷光信号识别的类轮烷和轮烷型分子机器;在国际上首先报道高选择性汞的荧光比率传感体系,在荧光探针和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染料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通过20年的研究积累,田禾形成了以“共轭π体系结构与多尺度功能精细调控”为主要特色的研究体系。

田禾表示,此次光致变色国际会议的召开,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光电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高该领域我国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还能够通过与世界各地科学家的近距离交流与成果分享,加强华理在有机光致变色功能分子及其相关功能材料的设计相关领域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华理有机光致变色领域研究人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拓宽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加速华理在该领域青年人才的成长。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