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宬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27 10:04:48
选择字号:
迟到的大学

 

■林宬希

编者按 2011年,通过学生交换计划,27岁的耶鲁大学本科生夏马克来到了北京大学,这个“超龄”的本科生在中学毕业后有着丰富的社会经历。北大元培学院学生林宬希对夏马克进行了一次采访。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一流大学的招生政策,也会对中国高校的招生和培养带来一些启示。

夏马克是耶鲁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从外表上看,他和普通的大四学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他的大学却比同龄人迟到了五六年。今年27岁的他有着非常与众不同的学习工作经历,而这些经历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初涉社会

在中学之前,夏马克·威廉(我们平时都叫他威廉)的经历和大多数的同龄人类似,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中学——为了能在经济上独立,威廉开始打零工。16岁时,威廉在一家服装店开始了自己的首份工作。同时,他还在一家网吧当网管。店员和网管对威廉来说都不在话下。不久后,他换了工作,成为了一家电器公司的销售。

小小年纪就有了丰富的工作经历,威廉的经历让人羡慕。但是边学边工作的危害也显露无遗。高中期间,他的成绩非常差。高中毕业后,面对糟糕的成绩,威廉开始思考未来。最终,他决定继续工作。凭借着此前工作中的优秀业绩,威廉成为了一名商店经理,并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此后,他搬到了拉斯维加斯。

威廉在拉斯维加斯的首份工作是汽车销售。虽然很喜爱这份工作,但工作本身却并不容易,销售员的收入与自己的业绩直接挂钩,这让威廉压力颇大。于是,他再次跳槽了。

通过这次跳槽,威廉到一家手机店作起了销售经理。但一年后,他再次离职了。不过这次却是情非得已——当时他正在休假,可是休假结束后,他发现手机店倒闭了。但这并没有难倒威廉。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找到了一份销售代表的工作。

威廉并没有这样安顿下来。他一直希望从事金融领域的工作,于是开始为梦想努力。在我们看来,一个年轻且没有学历背景的高中毕业生想要从事金融工作是基本不可能的,但是他却做到了。

刚开始,威廉想进入摩根斯坦利的大门,但事情并不顺利。多次失败后,威廉选择了暂时放弃,转而到另一家金融公司。在那里,他接受了专业的业务培训,得到了从业执照。两年后,威廉如愿进入摩根斯坦利,并很快成为了所在团队的领导,负责着至少一亿美元的业务。

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冒险和改变会就此结束,生活开始安定下来,进行按部就班的职业升迁,一步步走向职业生涯的巅峰。但威廉工作两年后,还是离职了。

决定上大学

威廉终于决定上大学了,虽然他的大学比同龄人来说已经晚了五六年。至于原因,威廉说他觉得自己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只是局限于销售、金融领域。如果想选择其他工作,就会受到很大桎梏。求学之初,威廉去了加州的一所社区大学。一学期后,成绩优异的他成功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主修了一年经济。就像之前的很多经历一样,一年再次成为了一道门槛。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一年后,威廉迈进了耶鲁的校门。

之所以选择转学到耶鲁,威廉考虑的重要原因是作为大学里的“大龄社会青年”,他不适应住宿制管理的生活。哥伦比亚大学对住宿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使得习惯住在校外独立生活的威廉难以融入校园生活。

进入耶鲁之初,威廉的专业依然是经济。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将专业由经济改到了历史。因为他发现历史专业有很多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他觉得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方法。虽然自己今后要从事的工作和历史没有直接联系,但是他觉得从中得到的学术训练却很有用。

大学对于威廉的另外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这是一个尝试和锻炼的地方。他告诉我,在大学中,我们努力地学习、写论文,为的是得到一个好成绩。这些都和工作有类似之处。不过在大学,如果你失败了,还有弥补的机会。但如果在工作中失败,就可能意味着被炒鱿鱼。因此大学里的学习经历是为职场工作的准备和锻炼。

在耶鲁期间,威廉不再做兼职工作了。他把很大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此外,他还参加了自行车队。现在的威廉马上就要毕业了。他已经成功地找到了一份投行的工作。半年之后,他将重新回到熟悉的职场。

学习与工作,孰重孰轻

当被问及是否因为当年为打工而荒废学业后悔时,威廉笑着否定了。他觉得那些经历给了他很大的成就感。一方面,自己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另一方面,工作成绩也弥补了自己在学业上的缺憾。也正是这些工作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

威廉的故事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是不可复制的。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美国青年,大部分还是遵循着好好学习,努力考试,上好大学,找好工作的人生规划模式。威廉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美国较为灵活宽松的教育制度,使得他能在远离校园多年后又以普通本科生的身份回到校园;另一方面,和威廉自身的聪明和能力密不可分。美国年轻人16岁达到法定雇佣年龄,很多人都会找兼职工作。正是这些工作经历为威廉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和自己的聪明才干让威廉在成功路上越走越顺畅。

在我看来,我们应当换个视角看待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换个方式思考我们的人生规划。学习和工作到底哪样更适合自己?校园和社会在我们的成长中到底谁更为重要?这需要我们用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去总结和摸索。

《中国科学报》 (2016-10-27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