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6/10/25 19:05:03
选择字号:
酒用葡萄轻装上阵“接地气”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葡萄酒消费增长迅速,这推动了我国酿酒葡萄的大面积种植和栽培,产业不断壮大。

根据国际葡萄园及葡萄酒组织2015年公布的数据,中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在15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0.6%,超过法国,仅次于西班牙。这些酿酒葡萄园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和西北地区,以山东、河北、宁夏、新疆等传统种植区为主。

大大小小的酒庄和酿酒企业不断兴起,带来了残酷的竞争,“高档酒”消费呈现断崖式下跌,而大众餐酒消费悄然兴起,行业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机遇。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局限,让国外引进的欧亚品种“水土不服”,传统管理模式导致的高人工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再加上进口葡萄酒价格不断下降,国产葡萄酒产业遭到内外夹击。

面对这样的发展现状,国产葡萄酒若想生存下来,“应该发展一些适宜本土生长的优质抗性品种,配套轻简化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应以酒庄为载体,‘接地气’地发展相关综合性产业,即‘一、二、三、四、五’产业融合,走多元化之路。”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翟衡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因地制宜发展适宜品种

葡萄属于藤本浆果,用于酿酒的主流种类起源于欧洲的欧亚种品种,最适宜的生长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约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世界上许多知名的葡萄酒产地,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其葡萄主产区的气候都属于地中海气候。

“从春末到秋初都很少下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葡萄果实病害少、品质好,而冬天温暖湿润,葡萄植株冻不死,不用埋土防寒,春天也没有抽干问题,树形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优势很大。”翟衡表示。

而我国气候正好相反,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天寒冷干旱,北方很多地方需要埋土防寒,还常常出现冻害。春季干燥多风,枝条容易抽干。而夏秋高温多雨,连阴天光照不足,葡萄果实病害比较多,病虫害防治任务艰巨。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国外不用埋土防寒,我国酿酒葡萄大多数产区冬春季因寒冷干旱,必须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越冬。下架埋土和出土上架的过程不但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还损害树体寿命,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适宜该过程的机械化程度还不高,规模化种植的葡萄基地对此非常头痛。

“雨热同季,加重了葡萄园的病害防治任务,加大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导致鲜食葡萄和葡萄酒的安全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污染环境。”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杜远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美国、加拿大及东欧等一些同样具有冬季严寒或夏季多雨的地区,人们也在种植抗性强的非欧亚种抗性品种,特别是近十来年,以德国和意大利为首的育种单位,在加速培育具有欧亚种品质但抗寒抗病的酿酒品种。

在翟衡看来,这非常符合我国内陆地区酿酒葡萄的发展方向,与其费力地“高攀、伺候”欧亚种传统酿酒葡萄,还不能达到优质葡萄酒的生产目标,不如选育一些抗性好、生态适应性好同时品质又较好的抗性品种,发展大众餐酒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冬天不用下架埋土,叶子基本没病,打药少,管理轻省,既生态又环保,还能为消费者提供生态的富有营养的产品,何乐不为呢?”翟衡表示。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两位专家都在强调栽培管理的轻简化,并介绍说,所谓轻简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过程中的轻便轻省、简约简化,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实现标准化、精准化、机械化。翟衡特别强调了建园的标准化和精准化,否则很难配套推行机械化生产。

不难发现,在中国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葡萄酒,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如此才能收获与国外适宜区相同的品质。这样一来价格居高不下,难以与进口葡萄酒相抗衡。

记者在泰安市中青松石葡萄产业园看到,这里种植了大面积的抗性葡萄,随意采摘品尝发现,葡萄口味香甜。

目前,为了维持“生计”,发展好自己的酿酒葡萄产业,越来越多的酒庄、葡萄园愿意种植品质优良的抗性品种。

事实证明,抗性好适应性强的品种长出来的葡萄酿出的大众餐酒非常受欢迎。“可以大规模栽培,品质也不差,一瓶卖30~50元,很受大众欢迎,适应大众消费特点。”杜远鹏说。

从“高”到“低”的蜕变

专家调查发现,国内的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赶时髦”,酒庄在发展初始就瞄准了高档消费理念,投资大规模大,酒的价格高昂。然而随着餐饮结构发生了变化,高档酒的消费量在大幅度下降。

“国外的葡萄酒并不是奢侈品,虽然有一部分高档酒,但所占比例并不高。”翟衡在法国留学时发现,大众餐酒是老百姓日常消费的主流产品,这才是正常的。

从“崇洋媚外”回到大众消费,就必须做一些战略性的调整。

今年8月27日,张裕公司正式推出中国首款加果汁的葡萄酒“小萄”,原料全部来自“水果之乡”山东烟台,酒精度数仅4度,市场零售价13.8元,这是张裕目前售价最低的饮品。

有专家认为,国产葡萄酒老大张裕重启中低端战略路线,是非常明智的。“小萄”为广大中国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有望成为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的酒类饮品。

“未来三年,张裕要将‘小萄’打造成中国消费者喜爱的‘低度时尚大单品’。”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说,新投产的生产线可实现“小萄”产能3万吨/年。上半年,张裕已完成营业收入27.5亿元,目标是今年营收不低于46亿元。

而在张裕推出“小萄”之前,翟衡就曾建议一些生产者开发一些低度的酒精饮料,但他们觉得“太低端”而不屑一顾。“当张裕推出‘小萄’后,有人愤愤表示为什么张裕干这个。”

“市场有普遍需求就应该干,张裕看到了大众消费特别是年轻人消费的主流。”翟衡坚持认为,“接地气”地开发一些亲民产品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门”让大众走进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只做高端葡萄酒的酒庄冷冷清清,葡萄酒生意状况并不好。而一些专门做鲜食采摘的葡萄园负责人则表示,鲜食采摘也不敢种植规模太大,一旦没有及时卖出去就“完了”。

葡萄是一个产业链长、文化内涵丰富的产业。目前,葡萄酒产业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立足于产业长远发展,“我们应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在搞好葡萄酒生产、树立葡萄酒品牌的同时,还要开发旅游、度假、餐饮、住宿、婚庆等后续相关产业。”杜远鹏表示。

“对于许多内地酒庄的发展,我们给出了产业发展方向的建议,即酒庄不再是单一卖酒的地方,而是增加葡萄酒体验活动,和部分鲜食观光采摘相结合,和休闲养生娱乐相结合,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相结合等等,这是目前大环境变化所需要的发展模式。”翟衡说。

在济宁的一个鲜食采摘园,园区负责人一谈起葡萄的利用率就叹气,每年都有很多采摘剩下的葡萄因为无法处理而扔掉,着实让人心疼。而采摘一斤葡萄也就卖10~20元左右,数量很有限。

现在,越来越多的葡萄园将采摘剩下的葡萄进行发酵酿制成葡萄酒再销售。“本来采摘剩下的葡萄是不值钱的,但是做成酒后,一瓶酒可以卖三五十元,效益就上来了。”杜远鹏介绍。

据翟衡介绍,现在山东许多企业也开始“打开门”让大众走进来,并和当地旅游局联合开发观光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有些企业还配套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等活动场所”。

记者在泰安中青松石葡萄产业园就看到,产业园已经形成酿酒葡萄种植区、鲜食葡萄采摘观光区、特色养殖区、蔬菜(含农作物)种植区、休闲垂钓区等,青少年体能锻炼和素质培养活动区也正在筹建中。

面对全国产业发展态势,翟衡表示,就目前来看,“至少方向是正确的,也是有前景的,还需要时间‘慢慢调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