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 张行勇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10/25 19:05:04
选择字号:
小苹果捧出陇东扶贫金钥匙

 

“我这几年真正地把钱卖下了!”甘肃省庆城县赤诚乡赤诚村五十出头的李希恒,站在丰收的果园里,脸上笑成了一朵花,“这些苹果已经订出去了,能卖40多万吧。”李希恒的好收成是庆城苹果产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甘肃省庆城县建立了首个省外苹果试验示范站。四年多的时间,使庆城的苹果从16万亩增加到了32万亩,产量从8万吨增加到16万吨,产值从2.2亿元增加到了4.8亿元,从规模、产量、产值方面都实现了翻番,把科技论文写在了陇东大地上,让“西农模式”铸就了“庆城现象”。

“对症下药”挑起产业大梁

庆城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中部地带,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庆城也是国家苹果重点生产县、全国优质红富士苹果的最佳核心生产区,但多年来苹果产业发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2012年3月,庆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约共建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以西农苹果专家赵政阳为首席,高华、刘振中为主力的专家团队入驻庆城,结合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对症下药”,拉开了科技引领庆城苹果产业发展的大幕。

“老园改造达到提质增效,新园建设发起产业革命,苗木基地从源头保证质量,科技培训奠定人才基础。”这是赵政阳在对甘肃苹果产业发展评判的基础上,结合庆阳地区苹果产业发展实际开出的“药方”。

赤诚乡是庆城县乔化老果园面积最大的乡镇,是老园提质增效工作的第一站。听说要在自家的果园搞“间伐改形”实验,李希恒的老伴说什么也不干,“把树挖少了还能多卖钱,你骗人的吧?”但具有初中学历的李希恒相信科学,同意对自己的乔化老果园进行间伐改形。

通过先隔行再隔株的两次间伐改形,李希恒的10亩果园400多棵大果树,硬生生只剩下了170棵,收入却由原来的10多万元增长到了现在的40多万元。果农们沸腾了,不断惊叹科技的神奇!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试验站站长、苹果专家高华的眼里,却再也稀松平常不过了,因为整个老果园改造他从前到后都是走在第一线。“果园总体密度降低,光照条件得以改善,枝类组成发生优化,亩产量增加,果品质量提升。与间伐改造前相比,亩产量实现翻番,效益却能翻10倍。”他说。

如今的李希恒,在十里八乡也算是个名人了,事业也做大了。“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支撑,苹果园才真正变成了我们农民致富的产业。我还盖起了气调冷库,成立了果业合作社,吸纳了50多农户,依靠苹果产业发家致富。”

南庄乡丰台村村民黄永宏今年50多岁,2013年种植了2亩矮化园,2015年初零星挂果,一亩地在间作的情况下收入200元,2016年1亩园子的收入2000多元。老黄很满意:“这咋也比种庄稼强多了。省时省工省力,光照通风好,苹果商品率高,1斤卖3元多。庆城苹果站的建立、西农大专家的入驻,给我们农民送来了苹果矮化密植技术,这就是送来了致富的金钥匙啊。”

四年多来,西农专家扎根庆城,让庆城的苹果产业创下了历史新高度,实现了三个甘肃省第一:一是矮化密植面积达到了3.5万亩;二是乔化郁闭园的改造达到了3.2万亩;三是建立了一个600亩的矮化苗木育苗基地,实现苗木本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庆城县果业局副局长徐巨涛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间伐改形技术推广面积占乔化果园的12.8%,平均每亩增值3600元以上,总计增值1.15亿元。每年培训的果农人数在5000~8000人次,为苹果产业发展储备了大量基层人才。”

科技论文写在陇东大地

从庆城县城沿马莲河往西北方向行驶,河西川道上一眼望不到边的苗木,像士兵一样整齐划一地矗立着。

蔡家庙乡蔡家庙村60岁支部书记魏治林,像看护孩子一样看护着苗木基地。按照庆城县苹果产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庆城县还要再发展10万亩矮化苹果和10万亩山地苹果。这20万亩果园的建设质量和魏支书眼前的这片苗木基地关系重大。

试验站建立以前,庆城的苹果栽植苗木全部依靠外地调运,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后续发展。苹果苗木繁育专家刘振中指出,苗木是苹果产业链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却是苹果产业发展最基础的一件事。

刘振中从事苹果栽培工作28年,主要负责庆城苹果产业发展苗木“本土化”工作。从2012年秋播开始,历经幼苗培养、实生苗管理、嫁接除萌、平茬解绑等技术环节,600亩的苗木基地建成了。“从今年秋季开始,每年可出圃优质苹果苗木100万株以上,基本可以实现庆城苹果栽植苗木的本土化”。

庆城县原县长辛少波对试验站开展的工作十分认可,她赞叹说:“庆城县几十年来不知道育过多少次苗木,从来就没成功过,试验站把这件事做成了,给我们庆城老百姓干了件扎扎实实的好事!”

玄马镇樊庙村共有苹果园1200亩,其中挂果园600亩、幼园600亩。该村支部书记樊宾强介绍,老百姓种植苹果的积极性很高,2015年春就完成500亩矮化密植示范园建设,改变了该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门路狭窄等问题,为发展现代果业、实现产业致富、助推精准扶贫找到了出路。“预计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盛产期每亩可产优质苹果3000公斤,亩产值可达15000元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

从16万亩到32万亩,从8万吨到16万吨,从2.2亿元到4.8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技术、心血和汗水把科技论文写在了甘肃陇东大地上,赢得了老区人民的交口称赞。

赤诚乡赤诚村张庆安的果业合作社有200多户农民入社,年产值1000多万元。“我2008年成立的合作社,以前的销路也就是二、三线城市。西农大专家来了后,让我们的‘赤诚’牌苹果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上了档次,我们的销路更广了,市场拓宽了近两倍,苹果卖到了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强有力科技支撑下,庆城县描绘出了“十三五”苹果产业的宏伟蓝图——“三十双万”工程:建立10万亩矮化密植苹果基地,新栽10万亩山地苹果,改造10万亩乔化郁闭园;到2020年,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盛产期果园亩产值达到1万元。

“最终我们全县的苹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在盛果期以后突破40亿元。让苹果产业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第一位产业,让庆城县也成为全国闻名的鲜食苹果基地。”县委副书记毛鸿博对苹果产业未来发展信心满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