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的有效供给是生态系统发育和稳定的必要条件,因而成土早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理对裸地植被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吴艳宏团队基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冰川退缩迹地,揭示了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和土层中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和矿化强度,分析了有机磷矿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初步阐明了早期成土过程中土壤有机磷的矿化机理。相关成果发布于《土壤生物学与土壤肥力》。
科研人员发现,退缩迹地土壤中有机磷的矿化速率主要受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影响,而与磷的生物有效性相关性较差;在碳的矿化速率较高时,磷酸根在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积累,表明磷酸根可能作为有机碳矿化的副产物释放出来;生态系统发育早期,土壤有机磷和有机碳按计量比同步积累。这些证据表明土壤发育早期,微生物对碳的需求可能是驱动土壤有机磷矿化的主要机制。因为发育早期植被快速演替过程中有较大的磷需求并可能受磷限制,碳需求驱动的有机磷矿化对演替早期植被的磷养分获取意义重大。
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成土早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理,可用于指导裸地植被恢复和早期生态系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