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0/12 10:20:09
选择字号:
河南探索出“牛—有机肥—农”生态循环模式

 

本报讯 秋收时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徐照学可没闲着,从兰考县转到泌阳县,最后趁着周末,他又赶到该所建在原阳县的牛场,考察指导饲养奶牛用的玉米青贮。

眼下,养殖业粪污处理和农村秸秆处理成为了制约畜牧业和农业发展的两大瓶颈。为此,徐照学带领团队,巧妙地将二者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既能解决牛场粪污又能利用秸秆的“牛—有机肥—农”生态循环模式。

河南是畜牧大省,近几年奶牛业发展迅速,是全国乳品企业布局的重要市场。然而,牛场集约化和标准化产生的大量粪污,威胁了周围环境,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河南又是农业大省,资源丰富、价廉质优的秸秆是农区食草家畜粗饲料的重要来源,但因技术制约,秸秆多被焚烧,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

徐照学介绍说,基于上述情况,他带领团队探索出了“牛—有机肥—农”生态循环模式。该模式是指牛通过标准化高效健康饲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污通过及时收集、集中发酵处理后变成有机肥,在单位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用于农作物田地的施肥,促进农作物生长,农作物在适宜的季节直接收割或收获后的秸秆,通过科学的处理(青贮或碱化等)变成牛可利用的粗饲料,用于牛健康饲养。

在位于兰考县的河南广春牧业有限公司,徐照学带领团队围绕该模式进行了相关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

团队成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治方介绍说,他们为该公司建立了高产奶牛核心群,利用胚胎移植等技术进行快速扩繁,提高高产奶牛数量。为缓解奶牛优质饲草的短缺,他们选择了种植适合兰考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同时充分利用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解决周边农村秸秆等农业副产品的处理问题,降低或解决当地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最后,以“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为原则,根据该公司自身的条件,选择牧场清粪工艺、污水处理后循环利用工艺和奶牛场粪便处理工艺(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等)等配套技术,实现对粪污的处理。

王治方说,养牛业是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重要桥梁。牛是草食动物,一头成年母牛每年需要消耗青贮秸秆6~8吨,每亩青贮玉米约4吨,1000头的奶牛场每年可以消纳周边1500~2000亩的秸秆,发展养牛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村秸秆消纳利用问题。同时,养牛每天产生大量粪污,这些粪污是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一头成年牛每天可产生30公斤粪便,1000头牛场每月可以产生粪便约900吨,全年产生约1万吨粪便。这些处理妥当后用于农田施肥,可满足3000亩土地的施肥,一方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改善因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等问题。

兰考县农业局局长孙进中说,该模式不仅能降低食草家畜的饲料成本,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更主要的是能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空气的问题,打通农村秸秆过腹还田关键环节,变废为宝,实现高效、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史俊庭)

《中国科学报》 (2016-10-12 第8版 区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