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特色 学术导向 协同创新 |
打造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新型智库 |
|
全国政协委员、中心主任、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左二)为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智慧旅游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
中心与栾川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软件著作权
■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旅游管理”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办公室
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旅游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福祉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战略地位。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谈到:“围绕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砥砺开拓,扎实工作,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升作出新贡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将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旅游业逆势上扬,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
2014年8月,在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帮助下,洛阳师范学院牵头申报的“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河南省第三批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河南省首个旅游方面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它搭建了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协同攻关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高层次平台。一年多来,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在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教授的带领下,发挥旅游特色,坚持学术导向,立足协同创新,打造智慧旅游新型智库,根据《“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实施方案》及《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运行管理办法》,按照“河南急需、国家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总体要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促进各创新协同体深度融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显著,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对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新机制 汇聚资源
协同创新与传统产学研合作相比,在创新要素有机结合、形成有效创新载体、建立长效创新机制、构筑新的发展优势等方面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更高要求,是传统产学研合作的提高与升华。机制创新重在解决创新链条和创新管理各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不适应、不配套、封闭、分散的问题,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以此促进资源共享、跨界整合,促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机制创新,制度先行。为保障中心持续、有效地运行,确保中心建设目标的顺利实施,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学校先后制定出台了《洛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要素聚集和资源配置指导意见》《洛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洛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洛阳师范学院协同创新中心人事管理办法》《洛阳师范学院“河洛学者”计划实施办法》《洛阳师范学院学术创新团队实施办法》等。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心章程》《中心管理暂行办法》《中心高层次人才聘任和管理办法》《中心人才培养办法》《中心档案管理办法》《中心科研奖励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协同创新机制的有序运行。
创新管理模式,责权利相结合,是提高效率和激发创新活力的有效路径。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理事会—中心主任—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的四级组织管理体系。为了推动中心更好地运行,中心设置顾问委员会、发展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聘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担任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担任中心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旅行社饭店管理司司长、规划发展与财务司司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电子商务专家组组长、国家CIMS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柴跃廷担任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
整合汇聚一支学科交叉互补、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是中心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80余名,有教授19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8人。先后有多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计划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并且成功获批“智慧旅游关键技术研发”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心实施任务牵引、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人员评聘与激励机制,坚持固定研究人员和兼职研究人员相结合,信息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中心管理特点,实现“统一管理、责任到人、固定高效、流动有序”的高效率管理模式。在2015年5月4日举行的中心理事会会议上,中心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委员包括南开大学李天元教授、华侨大学郑向敏教授、青岛大学马波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张辉教授、陕西师大孙根年教授、北京联大张凌云教授、上海师大高峻教授等。中心还聘请北京大学博雅方略规划设计院院长窦文章教授、首都经贸大学李云鹏教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资深中国问题专家席格伦教授、英国奥斯特大学的国际著名旅游专家Stephen教授等为中心兼职研究员。旅游商品设计团队领军人物郭爱和是唯一囊括七大国际国内工艺美术金奖的陶瓷艺术大师,长期致力于洛阳三彩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与旅游业界合作广泛。
充足的建设经费和一流的硬件是中心实现良好运行的基础条件。在这方面,学校集中力量干大事,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总面积超过3200平方米的办公和科研用房,建立了虚拟旅游实验室、智慧旅游展示和体验中心、智慧旅游商品创客空间、丝绸之路电子沙盘等。中心先后购买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微型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双星制导高维实景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二维无纸动画、运动捕捉、特技合成、动画渲染、音频编辑等虚拟再现设备。
搭建平台 助推学术
研究平台是加强中心建设和提升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是中心组织活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载体,是产学研结合的根据地,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在中心建设中起着条件保障作用。平台建设是中心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中心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2015年1月,旅游管理专业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经费支持120万元。
2015年4月,“智慧旅游与物联网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产学研共建工程研发创新平台项目。
2015年6月,“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获批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基地。
2015年12月,“智慧旅游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5年12月,再次传来喜讯,“旅游管理”学科获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更是彰显了中心的科研实力和研究特色。“旅游管理”特色学科重点围绕“智慧旅游理论与实践、大数据与旅游电子商务、遗产旅游与华夏文明传承、文化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四个学科方向开展研究。
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中心先后申报获批五个省级研究专业平台,为中心凝聚力量,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围绕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重大问题科技创新需求,形成了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技术研发、智慧旅游产业孵化三大研究团队。智慧旅游理论体系研究团队主要对智慧旅游的基础理论与前沿问题进行研究,从智慧旅游的主体架构、技术支撑、标准化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构建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的智慧旅游理论体系。智慧旅游技术研发团队主要对智慧旅游大数据集成与融合、物联网与移动通信、智慧旅游个性化推荐、智慧旅游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等核心技术进行研究。智慧旅游产业孵化研究团队主要从企业流程再造、价值链重组等方面,制定“互联网+”和“旅游+”背景下的智慧旅游整体解决方案,并负责打造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在线客服等国内领先的智慧旅游业态示范项目。
目前,中心成员主持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42项,横向合作项目50余项,总经费3000余万元;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科技成果奖、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在SCI、SSCI、CSSCI、EI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智慧旅游学术文库系列丛书10余部;获批智慧旅游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提交全国政协、河南省政协提案6项;研发洛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方案1套以及栾川乡村旅游、来孟津耍吧县域旅游发展模式2个;建设智慧旅游景区、酒店等业态示范工程9项;研发智慧旅游新产品9项;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
打造品牌 建设智库
开放交流是学术进步的催化剂,学术研究绝对不能闭门造车。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洛阳论坛”这一学术品牌,建设高校智库,充分发挥为领导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的智库作用。
中心先后成功主办、承办“2015中国·河南自贸区专家座谈会”“深呼吸·大健康——国土经济论坛”“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洛阳论坛”“县域智慧旅游发展——洛阳论坛”“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洛阳论坛”“智慧旅游,协同创新——洛阳论坛”“善行旅游——有效促进遗产保护与人的发展项目一期成果发布会”以及“‘内有向善之心,外有向善之行’第八次全国试验区现场考察和实验交流会”等学术会议和论坛,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科学网、中国科协网、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河南省教育厅官网、河南卫视旅游频道以及《中国旅游报》《中国科学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等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
通过论坛总结中原经济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思考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譬如,2014年12月31日,中心主办的“古丝路起点,新思路体验,‘美丽中国’——丝绸之路洛阳旅游发展论坛”对洛阳的智慧旅游开出了药方:洛阳要站位高远,创新理念,通过打造美丽的丝绸之路,让洛阳这个古老丝路起点更加璀璨光芒;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主要的战略指引,优化旅游空间开发结构,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为核心,全面提高洛阳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洛阳要深挖发展自己独有的文化旅游,走差异化路线。通过策划一些大活动,引进大项目,打造经典品牌,扩大国际影响力,正确认识旅游业在带动产业发展、结构升级里的重要作用,通过区域的旅游合作实现共赢。又譬如,2015年5月4日,中心主办的“协同创新、旅游发展——洛阳论坛”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河南文化积淀深厚,要充分发挥地域特色,用知识包装旅游,规划一条富有特色的智慧旅游路线,组建大都市旅游圈,优先开发城市周边旅游,推动都市圈旅游协调及空间溢出,圈层式推进边缘区旅游发展。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将数字、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管理、服务与开发之中,有效提升景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景区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智慧旅游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业,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村可通过倾力打造农村旅游品牌,将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方式,依靠乡村旅游走上富裕之路。
如今,“洛阳论坛”系列学术会议已经成为中心的一个品牌活动,是中心发挥智库作用的一个重要平台。特别是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智慧旅游是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题中之意”“在河南设立自由贸易实验区”“河南有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的优势”等多项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多项意见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引起新华网、人民政协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2015年5月11日,《中国科学报》头版以《关于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的愿景与建议》为题,3版以《设立河南自由贸易区 开创改革开放新格局》为题整版报道中心主任梁留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2015年自由贸易区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就河南设立自贸区的优势、定位以及自贸区的空间布局、运行模式等建言献策。
此外,中心主任梁留科教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河南省旅游专家,多次参与河南省旅游局以及郑州、开封、洛阳、焦作、鹤壁等地市的专家咨询、项目论证、规划评审、专家授课、标准化创建等工作。中心执行主任程金龙副教授作为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参与人社部万名专家下基层、中原经济区第二届文化产业博览会、河南省导游资格考试改革、乡村旅游助力县域精准扶贫、洛阳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洛阳十佳休闲农庄及美丽乡村评选等活动,提升了中心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协同攻关 互利双赢
中心联合河南省旅游局、洛阳市人民政府、河南大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代表处、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中清研信息技术研究院、河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为合作单位,汇聚各方创新要素和资源。共同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旅游云平台搭建、智慧旅游业态示范工程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孵化、成果展示”三大基地建设以及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进行协同作战,建立分工合作、协同攻关、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中心以服务中原经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以解决企业、科研机构、行业领域智慧旅游的重大问题为导向,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校合作,初步构建了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科技创新体系。中心先后与青海省门源县、栾川县、襄城县、洛宁县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地方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决策咨询以及旅游扶贫开发等献计献策。
为引导智慧旅游产业良性发展,中心设立了智慧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与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重渡沟景区、洛阳故县水库风景区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景区,与河南黄河迎宾馆、郑州未来康年大酒店合作共建智慧旅游饭店,与河南旅游集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旅行社,与北京华汉旅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智慧旅游规划企业,与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共建唐三彩研究院,与栾川县科技局共建乡村智慧旅游产业孵化基地。
中心成立了河南开元盛世规划设计研究院、洛阳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洛阳教育旅行社,先后承担了《许昌襄城县百灵岗旅游小镇总体规划》《许昌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孟州市长店村新农村规划建设引导点实施方案》《西峡云华蝙蝠洞旅游风景区提升策划》《南阳市大自然梦想城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孟州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登封市白坪乡“美丽乡村”概念规划》《临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洛阳市旅游“十三五”规划》《宜阳县上观乡乡村休闲游总体规划》等项目,合同经费300多万元。
中心与洛阳市旅发委合作共建智慧旅游重点实验室——洛阳市旅游指挥中心,与栾川县政府共建栾川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和智慧旅游众创空间,与孟津县旅游局共建来孟津耍吧县域旅游云服务平台,与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共建雨林文化研究中心。
中心在人才培养上启动智慧旅游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在中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上,中心设立人才开放流动基金,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定期学术交流制度和人才流动机制。目前中心通过设立科研项目已经培养中青年人才16人。在“本、硕、博”协同培养上,中心与河南大学联合培养人文地理学、旅游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已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5名,硕士22名,其中1名硕士研究生获全国MTA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心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办中原经济区首届智慧旅游人才培训班,为行业培养各类智慧旅游专业人才60名。在卓越人才协同培养上,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启动“学校培养、行业锻炼、企业实践”的三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大学旅游学系学生为主体,中心启动了智慧旅游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已培养本科生80名。中心与惠普联合培养3+1智慧旅游创新人才,已培养、培训中层管理人员48名。
智慧旅游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中心将面向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战略发展需求,围绕旅游云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打造、智慧旅游标准体系构建、虚拟旅游体验、智慧旅游孵化器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和协同创新,构建需求导向、要素完备、体制畅通、创新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形成“校政行企多方联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具有河洛特色、中原引领、中部示范、国家一流的协同创新中心,使我校成为旅游人才集聚高地、旅游科学研究高地、旅游教育创新高地、旅游社会服务高地,成为河南省旅游发展的高端智库,积极服务于河南省旅游强省和洛阳市副中心城市建设,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执笔:曹玉涛 程金龙 董朝宗)
《中国科学报》 (2016-01-22 第8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