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慕远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6 9:16:24
选择字号:
时评:“走形资助”将贫困生尊严置于何地

 

■慕远

近日,有媒体爆料,湖北孝感大悟县金山中学举行了一场“拍照式”补贴发放仪式。学生在填写贫困生补助金申请表后,还得手举百元大钞,面带微笑配合老师拍照。更奇怪的是,仪式结束后,却没人领到1分钱。

资助设立的初衷本是解贫困生燃眉之急,保障贫寒学子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类似做法却让援助之手传递出了伤害贫困生自尊的寒冰。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然而现实中,强奸受资助者尊严的理由种类繁多且冠冕堂皇。诸如金山中学的“仪式性”资助及花样繁多的“比穷”“晒穷”,丝毫不顾及贫困者的内心感受。

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特困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内自杀,便是寒门学子面对现实的无奈放弃生命的典型案例。窘困的生活让杨元元无奈带母求学,却因宿舍管理员驱赶母亲,使其心理防线崩溃,最终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案例相对极端,但对寒门学子施助时,施助者丝毫的冷漠都可能在无意间刺痛受助者,让好事变得“走了形”。

曾有研究对大学贫困生和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贫困生的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明显高于后者。研究指出,处于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贫困生比普通大学生高出近5%。这值得相关部门予以关注。

笔者认为,对贫困生的资助首先应考虑到他们的人格尊严,这对资助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制度设计层面,应优化资助模式。在选择和帮扶贫困生过程中,设置更加合理的模式,在保障公平的同时,兼顾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避免采取将贫困生推向前台诉说贫穷的操作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护贫困者尊严。

其次,提高实际资助发放者素质。加强实际资助发放者的培训,培养其在实操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贫困生的利益和诉求考虑,避免类似形式化资助“仪式”的出现,使资助贫困变成“消费贫困”。

最后,切实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系统应当给予贫困生更多关注,了解其心理动态,在为其生活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其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对其面临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纾解,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

贫穷不应成为寒门学子奋进的桎梏,更不应成为其获得尊重的障碍。如果对贫困生的资助要以牺牲受资助者的人格为代价,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科学报》 (2016-01-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