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于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1/22 8:34:10
选择字号:
郭士杰: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

郭士杰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于巍

与郭士杰初次见面是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在位于天津市红桥校区河北工业大学北院他的办公室里,看不到太多陈设,这让屋子里那张病床变得十分显眼。一个教授的办公室里,为何摆放一张医院的病床呢?面对记者的疑问,郭士杰笑言:“我一直都有一个信念,就是让老人有尊严地安度晚年,把普通的病床研发成智能护理床,配备特殊服务机器人。”

从1987年留学到2015年回国,为了这个信念,郭士杰坚守了近30年,终于在河北工业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郭士杰长期从事高科技养老助残、无束缚健康状态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护理机器人、预防摔倒的柔软助力装置、无束缚睡眠呼吸监测系统、老人健康状态监测系统,以及预防褥疮、提高睡眠质量的智能护理床等,目的是实现老人及伤残人员护理的信息化、机械化、自动化。曾获日本机械学会最佳话题提供者奖;日本叶轮机械学会挑战者奖,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贡献表彰;SICE 2013年优秀演讲论文奖。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19项;参编著作2部;主持科研项目13项。2014年被引进到河北工业大学校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开展教学研究,为该校特聘教授。

孝心萌生灵感

郭士杰与智能护理机器人的结识说来有缘。在他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瘫痪了,时刻需要有人陪伴在身边。父母整天忙于农活儿,瘦小的郭士杰就承担起照顾爷爷的重担。“一个人很艰难地帮助爷爷在床上翻身,无法把爷爷搬到轮椅上。”如今很多年过去了,但照顾爷爷的画面仍历历在目,老人期盼的眼神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里。当时他就想,要是有个护理机器人该有多好。

“那时的养老院条件不好,老人的思维守旧。现如今,虽然养老院的环境好了,虽然老人可以获得生活起居的保证,但他们却不能自由地生活,养老院不能有效地确保他们的尊严。”郭士杰说。

大学毕业后,郭士杰公派留学日本。其间,他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的“不产出”行业在社会中增加,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从事“不产出”工作的人越多,社会压力将越来越大。家庭养老、高科技养老需求将大量增加。郭士杰从中敏锐捕捉到护理机器人的广阔前景,下定决心进入机器人行业。

真者,精诚之至也

郭士杰的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当时他已预测到智能护理机器人会有广泛的应用,但在最初几年,他和他的团队“主要还处于一种积累经验的阶段”。如何确保人的安全是智能护理机器人研发的重点,为突破这一难题,他一干就是十几年,屡试屡败,屡败屡试,路途遥远而寂寞。

真者,精诚之至也。从2014年开始,得益于这些年的“苦练内功”和全球生活服务机器人市场的火爆,坚持不懈的郭士杰终于迎来了团队的“发展年”——开发的RIBA-II机器人可实现对老弱病人的搬移,被日本媒体评价为影响未来的100项重大科技之一;团队研发的大面积柔软触觉传感器,在人体睡眠期间测量多项生理参数,成为了人们健康状况监测的理想载体;此外,还有智能护理床,避免老人卧床时间过长,导致某个部位血流不畅而对老人进行卧姿的调整;智能床垫,检测老人的呼吸、脉搏以及身体状况。

如何让人们接受并使用这种智能护理机器人?郭士杰充满了自信:“智能护理机器人在未来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大,我们的优势在于集系列产品、研发团队于一身,无论是智能护理机器人还是其他产品,均将功能高分子材料运用到机械系统,以实现机器与人的安全柔顺接触,其柔软的特质也让使用者们有舒适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便于操作,无须使用说明书,简单了解后即可使用。”

不变的信念,指引他一路向前;执着的精神,鼓舞他大胆创新;儿时的信念,带领他到达成功彼岸。

专注,精进,持久战

“快30年了,我一直未加入日本国籍,作为第一批被祖国公派送出去的留学生,国家这么多年辛勤的培养,需要我的时候,我不回国情理难容。”当被问到为什么回国的时候,乡音未改的郭士杰动情地说。

“我就希望将我在日本带回来的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在2016年生产出样机,并能够研发出生产护理机器人的机器人,在结构化的环境中形成规模,降低成本,贡献于社会。”

之所以回国后选择河北工业大学,郭士杰表示:“作为一个河北人,更要为美丽河北建设作贡献。我来到河北工大后,学校给予了政策倾斜,及时解决我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这里,有研发的环境与平台,有浓郁的学术氛围,有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能够让我干事创业,所以我一回国就选择了这里。”

“专注,精进,持久战”,在浮躁的今天,郭士杰从研发伊始就坚持的信条似乎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但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郭士杰及其团队走过严冬迎来了暖春。

在采访最后,郭士杰告诉记者,团队即将推出河北工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护理机器人。可以预见,在全球智能护理机器人市场,这将激起多大的水花。

《中国科学报》 (2016-01-22 第2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