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梦萦供图
■沙森
当“猴宝宝”遇上“全面二孩”,近日北京市部分大医院产科建档名额更加紧俏。不少号贩子利用此状况,在妇产医院门口声称能代办挂号建档,叫价动辄上万元。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给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对入托入学、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领域带来更多需求。如何鼓励和引导符合政策的育龄妇女在宽松的法律政策环境下生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5年12月21日公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但从社会反应来看,这项政策所起到的鼓励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除了个人选择因素外,一些想要生育二孩的家庭的确面临各种现实问题,有些问题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和市场难以解决,还须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相应完善的公共服务。
比如,开头提到的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须根据需要进行扩容,产科医院设施、床位要跟上。应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快妇幼保健机构和儿科专科建设,改革卫生人才制度,解决妇产科和儿科人才短缺的问题,要优化再生育妇幼健康服务,预防和减少高龄孕产妇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在教育、住房等方面出台积极政策。教育方面,要做好幼儿园、中小学的合理布局和适度改建,同时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供给。在住房方面,可以实施一些积极政策,支持家庭住房改善。
在更进一步的政策层面,还应关注减免个税、二孩津贴、女性职业权利保障等问题。比如美国在税收上根据家庭养育孩子数量不同等给予不同的征税额度。在各地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中,如何确保权利落到实处,不让女性因为二孩而在求职就业方面遭遇歧视,不让养不起成为无奈,也是保障生育权利能够落到实处的关键。
正如社会所呼吁的那样,各级政府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加快完善“全面二孩”的配套措施,为有条件的家庭生育二孩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切实让符合条件的家庭想生、敢生、能生,确保“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
《中国科学报》 (2016-01-18 第7版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