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道富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6/1/12 14:22:21
选择字号:
科技报:于坚守中创新

 

 
 
 
 
从整体上看,现在我们的新闻传媒在生产和传播模式上落后了。网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无情解构着媒体的传统生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无论是党报党刊、行业媒体,还是“生于市场、死亦在市场”的都市类媒体,都已经落后于“媒体”的定义及现实。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媒体的面貌势必发生巨大改变。那么,在巨变来临的前夜,科技类媒体特别是科技报,要如何生存、生长下去?要如何筹谋未来?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其中,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未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然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大趋势下,富有特色的科技媒体必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媒体发展改革态势看,未来,那些有政府背景、有机构依托、且多属非盈利性的纸媒自然有其生存空间,在舆论导向、传递主流社会价值等方面发挥独特功能。此外,一些大品牌的纸媒依托其高价值品牌和庞大高效的资源聚合能力,也会在未来媒介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最后,可以生存下去或者适合生存下去的,当属那些在某些领域有特色的媒体。科技报恰恰属于因特色而生、唯特色而存在的媒体之一。
 
当然,适者生存,变中求生。面对影响力和传播力渐已萎缩的大背景,纸媒别无选择,必须转型,以顺应民众获取信息的新方式、新渠道,在公益和市场间寻求突破,在坚守与创新中实现转型。
 
首先,要有“天安门上看问题”的眼光。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科技报必须对接国家战略,聚焦对国家和广大民众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政策方略,聚焦中央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全局部署和方向导引;不就事论事、坐井观天,而是登高望远,看历史与未来;看上层与基层;善于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及时反映专家的真知灼见。
 
除了要对接国家战略,更要瞄准科技前沿,拥有世界的眼光。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一国科技创新的探索,更是世界科技与产业革命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无论是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还是支撑产业发展方面,均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使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在这样的趋势下,关注世界前沿科技,以全球化的眼光做科技报道,无疑是科技报未来必然的发展路径之一。针对国外科技成果的报道,不能简单停留在信息传递、科普等层面,更应该关注其与中国科技创新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突出国际新闻的本土化以及国内新闻的全球视角。
 
其次,要有“实验室里找感觉”的情结。科技报必须在“科”字上下功夫,寻找特色、办出特色。要与民众关切的焦点、热点对接,要与报道体现的厚度、温度相符,要与读者期待的解读、必读合拍,既要做科学共同体传递科学知识与思想的管道,更要做大众汲取信息、答疑释惑的科普窗口。科技报要办出特色、品味和趣味,要让群众喜闻乐见,首先得让读者听得懂,用“非科技视角报道科技”。还得让读者能够接受、信服并且成为实际行动,这些都是未来需要应对的挑战。归根到底,科技报要让视角、操作及其价值取向在基层落地,必须对现在的科技新闻的信息获取和表达手段进行大的改造、再造。未来科技报的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人深入科研一线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深入科技创新活动及各类创新主体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科技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其中动力转换最为关键。动力转换,既有制度与组织架构方面的改革创新,更有文化、思想方面的影响与激发。动力转化需要集成和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不仅要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更要充分调动群众的创造活力。这一切都为科技报的发展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时代素材。
 
最后,要有“互联网下抓机遇”的担当。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所以,报纸转型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关于转型的方向仍然难有定论。未来科技报的转型发展,也必然是在媒体整体转型的背景下更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索。网络崛起使意见表达空前开放、不受约束。基于移动端的微信、自媒体、客户端等新媒体迅速壮大,也在加快剥离传统媒体的资源。因此,科技报或者其他传统媒体,都必须进行“互联网+”下的全面转型和改造,不只是从内容、渠道、营销、管理融入互联网,更要在逻辑、思维、体制机制上全面融入互联网。
 
比如,“中央厨房”的“一鱼多吃”,可以让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可以使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还比如,传统报纸的风格是稳、厚、深,读者群年龄可能偏大;微信公众号流行的风格可以是个人的、调皮的、卖萌的、甚至可以是“不正经”的,读者群可能偏年轻。如何充分调动整合融合各平台的优势,也应成为新形势下科技报亟需考虑的课题。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虽然在不断冲击着纸媒,但并不意味着纸媒必然走向死亡,相反,新旧媒体、媒体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已成为一种显性的趋势。依托纸媒,植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基因,通过共建、合作等方式不断融入新媒体,在创新中坚守,依然是传统媒体保持生存发展的一种必要选择。
 
总之,未来中国,科技进步需要切实转化为创新驱动力。正是这种转化的时代需求,赋予科技报新的使命,也为其未来生存发展开辟了巨大空间。■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12月刊 封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