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揭开雪域高原“变绿”的奥秘 |
称青藏高原持续变绿是气候条件变化和国家政策共同作用使然 |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晴丹
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西藏的植被覆盖度增加10%以上,改善趋势面积大于退化趋势面积。
种种迹象表明,雪域高原正在经历“变装”过程。植被覆盖率的上升,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披上了绿衣。
相关专家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青藏高原持续变绿是气候条件变化和国家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雪域高原正持续变绿
最新调查显示,近15年来西藏的植被覆盖度增加8%以上,而且56.2%的西藏土地上的植被覆盖呈现稳定状态。其中,植被呈改善趋势的面积达21.4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18.8%;呈退化趋势的面积为20.4万平方公里,占西藏总面积的18.3%。总体而言,植被改善趋势面积大于退化趋势面积。
“根据我们的遥感生态监测和实地监测结果,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覆盖面积确实正在不断扩大。”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朱立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雪域高原正持续“变绿”。
据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张扬建介绍,影响青藏高原植被变化有两个要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其中,温度是青藏高原草地生长的一个主因。在过去30年里,青藏高原年均气温上升了两摄氏度,温度变化很明显。”张扬建说。
在气温不断升高的同时,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也随之增加。其年均降水量每10年增加6.9毫米,变暖变湿为植被营造了“温床”。
此外,人类活动的变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气候与植被关系模型,我们初步发现,最近十年国家开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工程,比如退牧还草和发放禁牧补助等,对植被的改善产生了较大成效。”朱立平表示。
他同时指出,气候变化和国家政策的作用叠加,使青藏高原的植被情况“好上加好”。
植被情况好转意义深远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24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占了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它是我国生态建设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张宪洲表示。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生态屏障。“一个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地表覆被(比如冰川、河流、植被等)对大气的加热过程起到作用,然后通过大气环流向中国东部甚至南亚地区扩散,以此改变周边的气候环境。”朱立平介绍说。
也就是说,如果地表环境是全裸露的,那么吸收多少热量就会返回多少。而目前植被覆盖度变好后,就能辅助吸收掉很多热量。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这些热量被吸收了之后,对大气也有反馈作用。
“植被变好,可反过来抑制温度的升高,对缓和全球持续升温有一定的功效。”朱立平说。
此外,青藏高原“变绿”有助于保证长江、黄河源头的水质稳定。“长江、黄河的水源头都在这里。保护好这个中华民族的‘水塔’,就需要保护好当地环境。这比任何工作都重要。”张扬建说。 专家们表示,青藏高原植被覆盖趋势变好,还可促进水土保持,减少泥石流、洪水等灾害的发生,并且会有效减少沙漠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等。
“有关青藏高原的远程效应,我们正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看到的是,植被情况的好转影响深远。”张宪洲表示。
综合研究气候变化影响
在专家们看来,青藏高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下一步会着重通过五六个野外台站的监测,验证此前得出的植被情况变好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否准确。”朱立平表示,这样也有助于发现人类活动到底起到多大作用。
此外,气候变暖变湿不仅对植被有促进作用,还会对冰川、湖泊和河流产生影响。“我们一直在监测冰川、湖泊和河流的变化,看气候变化对地表过程的整体条件到底产生怎样的影响。”朱立平说。
由于冰川、湖泊和河流都会影响地表湿度,从宏观上来看,整个植被和地表湿度的变化都会对大气过程产生影响,然后再反馈到周边地区。为此,青藏高原所近期将从这个综合性的角度研究该过程。
《中国科学报》 (2015-08-10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