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秦岭 保护环境
2015 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圆满结束
通讯员 张琳 本报记者 张行勇
7月29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下和共青团陕西省委、省林业厅支持下,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牵头组织和发起的2015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圆满结束。至此,这项依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科技力量,在陕西秦岭大熊猫保护区开展针对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已走过十年历程。
2015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以“绿动秦岭,行动在我”为主题,为期10天时间,有包括120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师生以及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长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国内10余所知名高校志愿者共同参与。志愿者共成立了7支服务队,分赴秦岭6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渭河流域,开展科技支农、社会调研、义务支教、绿色书架,水质监测及环保宣传等活动。
期间,为了纪念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开展十周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还组建了由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支农博士团,赴山阳、丹凤、洛南、商南等县,以培训讲座、入户指导等形式进行学科产业扶持。
秦岭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然而,多年来的森林砍伐、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对秦岭的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保护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 2006年7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WWF以“关注大熊猫生态保护、服务社区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启动了“WWF秦岭青年使者”活动。
据了解,该项活动开展10年来,吸引了来自省内外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先后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澳门大学等在内的25所高校的100多名博士、1000多名硕士和本科生以及各行各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WWF秦岭青年使者”项目,利用每年暑期奔赴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相关自然保护区和社区,开展环保宣传、科学调查、科技支农、技术培训等综合性服务。10年间,秦岭青年使者共深入保护区周边农村180多个,探访农户5000余户,发放经济本底调查问卷10000余份,参与经济本底调查问卷人数达9000余人,进行环保宣传1000余次,“一对一”科技宣传达4500多人,制作宣传栏250多期,专题报道200余篇,广播宣传400多次,撰写社会实践报告1500余篇,形成调研报告200余份,项目建议书100余项。特别是这些青年使者回到学校后还进一步深入广泛开展成果巡展、专题报告会、座谈会等推介活动成果,先后使全国近10万名大学生开始关注、参与大熊猫保护。同时,各类媒体的广泛宣传参与,唤醒了社会“关注秦岭、保护环境”的意识。
此外,在秦岭青年使者活动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多名专家教授也积极参与,共开展各种农民基本农业知识培训200余场,专题讲座18期,参加培训农民达13000多人,支持和指导项目11项,发放各种科普资料、书籍12000多册,光碟600余张,捐赠各类生产、生活用品3000余件,捐赠药品价值约15000元。通过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中峰养殖、沼气开发与利用、中草药的规范化种植等技术在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的部分社区开始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在青年使者连续多年的技术支持下,秦岭大熊猫栖息地周边农民改变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农业作业方式,引入了蜜蜂养殖、农家乐、中草药种植等可替代生计,提高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目前,秦岭大熊猫发布区域的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已基本认可了自然保护和经济和谐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