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孙家栋
作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我就“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天基信息应用发展”这个主题,谈一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是,60年来我们取得的科技成就,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技成果已经成为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建设发展的强力发动机,成为彰显我国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到航天领域,作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和高分专项等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我国各学科各领域的科技进步。同时,航天肩负着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的光荣使命,航天的发展牵引带动着相关科技领域的发展,有力推动着国防、经济和社会建设。航天所取得的科技成就,主要来自于中央的坚强领导(道路自信),来自于上下一心、举国之力的大力协同,来自于航天人的“严慎细实”、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
二是,在实施“互联网+”行动中,进一步加强推进天基信息的应用。
截至2015年1月底,我国运营的在轨卫星数量位于世界前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渗透推广到基层,广泛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民生领域,并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是亟待突破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好天基信息,可以采用“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 的模式,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制定的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体制机制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以创新驱动为根本,以军民融合为手段,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的商业模式,打造“互联网+”下的天基信息应用的全新产业链条,大力延伸增值服务部分,支持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内生增长、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打造“天基丝绸之路”,将“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分层次地应用于国防安全、政务公开、社会建设、大众信息消费等领域,并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天基信息应用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使“互联网十天基信息应用”广泛渗透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推动天基信息应用像历史上石油的发现、电力的发明那样,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群众的生活。
三是,对更好地实施“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提点建议。
一是加强国家层面对天基信息应用的统筹,重点加强基础与应用的研究,包括“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所涉及到的关键核心技术、标准规范、知识产权、数据政策、商业模式等研究。能不能用重大专项的组织机制,完成“互联网+天基信息应用” 的示范推广?
二是倡导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创新联盟,建设各类跨界融合的创新平台,培养和集聚熟悉互联网和天基信息应用的跨行业、跨领域、懂技术、善运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新的应用模式,推动天基信息应用产业化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谢毅
今年正值中科院学部成立六十周年,我作为一名新兵,首先向科技界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辈们怀着“科教强国”的梦想,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取得了制造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震惊世界的成绩。今天在座的各位前辈都是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能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和科技发展基础,正是我们的前辈敢于担当、勇于超越,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结果。
其次,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我还要感谢自己生于中国、成长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要感谢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视。记得去年院士大会上,总书记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李总理也说“创新是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也是使中国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根本之策”。从“科教兴国战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投入了大量经费和资源。我们也因此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人才团队和政策保障能够潜心研究,做出更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的小课题组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及其在能量转化中的应用领域做了一些有影响的工作,我本人也因此获得了今年三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这也是第一次由国内培养的博士获得这个奖项。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座谈会和大使馆庆祝会上都特别自豪地提到,个人的成功离不开祖国的强大,这真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因为这个奖是每两年从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遴选5人,而我所从事的无机化学,可以说是最古老成熟的学科领域了,如果不是借助同步辐射大科学装置、正电子湮没、超快光谱等我们自己的一些先进物理手段,是不可能做出有深度的工作,更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内、在众多的自然科学分领域中脱颖而出了。而这些大装置和先进物理平台都是和国家经济发展、科技投入分不开的。所以我相信,随着祖国的强大,我们的科研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更多的中国科学家和科研成果会得到国际科学界更高、更广泛的认可。
根据今天座谈会的主题,我想提两点粗浅的建议:一是希望国家对科教资源进一步加强统筹布局,从国家顶层的高度进行战略调控,促使科教战略资源更加合理分布。当前我国的科教资源多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发达地区。从国家战略的层面考虑,这种过于集中的布局,可能会影响国家均衡发展,特别是国家安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建议对有基础、有条件的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布局一批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实验室,大幅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形成长期稳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是建议国家从战略的高度、从体制的层面统筹协调,促进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打破科研机构、大学之间的界限,以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使各类科教资源能发挥出最大效益。在中科院支持下,我所在的中国科大和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实施了紧密的科教融合。我们依托合肥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创新产业优势,依托科大的教育和人才优势,打造合肥大科学中心,打破了大学和研究所之间的无形壁垒,形成了在物质科学领域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科研和人才培养综合体。这种科教融合模式值得更大范围内提倡和推广。
最后,我想说,我们都有一颗爱国心,由衷地希望国家能更加强盛。作为年轻科学家,我将向老一辈科学家们学习,把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转化为献身科学、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动力,坚持奉献在科研一线,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贡献自己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