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基飞 庄颖娜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7/17 23:49:16
选择字号:
307医院陈虎团队:攀登医学科技高峰永无止境

陈虎主任医师特写。姜锡娟 摄影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暨解放军307医院陈虎科研团队在血癌战场上奋战30余载,救治军地患者4万多例,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3200多例,患者存活率由此前的几乎为零提高到65%,荣膺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攀登医学科技高峰永无止境

———记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陈虎科研团队

沈基飞 庄颖娜

2015年1月9日,人民大会堂, 在春潮般的掌声中,全军造血干细胞研究所所长、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陈虎,代表团队领取了我国干细胞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一支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团队,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用30多年的探索和坚守,以填补16项国内空白,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系统性创新成果,让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梦想一次次照进现实,用科技之光点亮了白血病等重大疾病患者的重生之路,被誉为“血液病人的守护神”。

服务国家需求

上世纪50年代,在核威慑、核争霸、核讹诈阴影笼罩之下,军事医学科学院成立之初,就将核武器损伤的急救、治疗和医学防护研究作为中心任务,其附属的307医院是核辐射损伤的临床救治机构。

白血病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需接受全身放射治疗,彻底摧毁原有造血系统,因此是极重度放射病的理想模型。

从70年代领风气之先,将我国实验血液学研究拓展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领域,再到80年代中期,成立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协作组,朱任葆、叶根耀、吴祖泽、曹履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解决核辐射损伤救治难题,率先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实践。

当时,吴祖泽院士与叶根耀等临床医生密切协作,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利用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例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其中2例存活至今,是迄今国际上存活最长的病例。这一“零”的突破,为人类战胜放射病威胁另辟蹊径,吴祖泽院士也因此享誉国际血液学研究领域。

1984年,陈虎从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投入这一前沿领域,并在参与1985年最后一例胎肝细胞移植、1990年上海“6•25”辐射事故处置等重度放射病临床救治中崭露头角。1994年,完成在法国居里医学院的学习深造后,陈虎回国担任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科主任,自觉地把攻克放射病和白血病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推动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白血病俗称血癌,属于恶性肿瘤,曾经是世界级医学难题、全球公认的不治之症,存活率几乎为零。随着各类环境污染因素的加剧,我国每年新增患者4到6万,其中有50%是儿童。

上世纪80年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现和应用,被科学界认为是人类能够根治白血病唯一的方法。为了挽救更多鲜活的生命,陈虎和他的团队从全国仅有的10例手术基础做起,逐步填补了我国造血干细胞领域多项空白,成功创造了诸多第一:中国第一例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第一例恶性组织细胞病移植,第一例骨髓移植治疗红斑狼疮,第一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陈虎的带领下,这个团队通过实践战胜了一项项医学难题,推动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1995年,他们完成了首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获得当年中国医药卫生十大科技进步新闻。这一技术直接从血液中采集到足量的干细胞,而中华骨髓库的库存也由此得以大大扩充,甚至得以排名世界第四。

——1997年,他们将进行自体骨髓移植后的白血病患者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免疫治疗,一组继续观察,最终结果显示,经过免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10年生存率达到80%,而另一组为47%。这组数据让陈虎相信,免疫治疗在预防、治疗肿瘤方面确实有效,此后,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将免疫治疗应用于各类肿瘤,以验证实际疗效。

——2000年,开展首例髓母细胞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

——2003年,开展首例供者MSC联合干细胞移植预防GVHD获得成功。

——2008年,开展首例多发性骨瘤序贯移植获得成功。

——2010年 ,MSC研究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些年,他们承担了国家863重大专项、“十二五”重大课题、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军队“十一五”重大专项等数十项课题,先后填补该领域16项国内空白,3项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在国内声名鹊起,而且也受到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用使命与忠诚留下了一道道闪光的足迹。

从最初的移植小组发展成为全军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这支拥有胡亮钉、江岷、张斌、王丹红、宁红梅等国内知名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专家的团队,始终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在干细胞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和地中海贫血等前沿领域正与国际顶尖科研团队“赛跑”。

2015年3月17日,陈虎主任医师在查房。姜锡娟 摄影

仁医情怀

“感谢你们在生命垂危时选择和我们一起与疾病做斗争,你们健康地活着就是对我们全体医务人员最大的奖赏。”2006年7月30日,100位接受过骨髓移植的白血病康复患者重返307医院,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8岁,移植后无病生存时间最长的达21年。面对重获新生的患者,陈虎哽咽着道出肺腑之言。

不抛弃、不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陈虎带领团队成员始终坚定地和患者站在一起,齐心协力对抗病魔。

1996年,移植科收治了一名15岁的白血病危重患者,急需造血干细胞移植。陈虎想方设法,最终在台湾慈济骨髓库找到适合的骨髓,然而当时两岸尚没有骨髓捐献的先例。截至目前,两岸间造血干细胞捐赠已近千例。

白血病患者中儿童占有很大比例,为了切实解决家境贫寒患儿的困难,2009年,陈虎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王振翼司长共同起草内参,引起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家民政部、卫生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提高农村儿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的意见”,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试点,将14岁以下儿童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为成千上万个患儿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

“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好的治疗。”在307医院的所有科室中,移植科的药费比始终是最低的,在全国开展干细胞移植的医院中,这里的移植费用也是最低的。

真诚赢得赞誉。2011年,造血干细胞移植科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科室”,作为团队代表,陈虎先后被评为首批“军中名医”、新华网首届“中国好医生”,以最高票当选“首都健康卫士”。

陈虎团队正在开会讨论治疗方案。姜锡娟 摄影

创新永无止境

面对成绩,陈虎说,他和团队所作的一切就是为了救活那些不幸的病人,患者能够重获新生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面对荣誉,陈虎说,荣誉属于团队,属于这么多年一直刻苦攻关的科研和医务工作者。正是刘永、朱仁葆、陈又新、叶根耀、吴祖泽、曹履先、邢家骝等几代人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和放射损伤研究领域的辛勤付出、不懈努力,才有今天的光荣和成绩。

从当初的几间病房到现在的4个楼层病区和一个中心实验室,从当初的治愈率几乎为零到现在的65%,血白病患者的救治希望在这里逐步点亮。但是,作为领头雁,陈虎非常清醒,道高一丈,魔高一尺,作为恶性肿瘤,白血病是异常复杂的,它绝不会轻易被人类征服,攀登医学高峰的道路永无止境。

陈虎说:“30多年过去了,虽然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步入成熟阶段,但我的梦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仍然有35%的病人可能因为各种并发症复发而死亡。这是我们灵魂中的最大伤痛,也迫使我们这支团队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以高昂的热情、旺盛的斗志投入到克服并发症和复发的各项研究当中,令人欣慰的是,曙光现在已经能够看见。”(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