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奕鸣 刘万生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7/10 7:55:05
选择字号:
一路“黔”行 一位土家族女孩的公益之路

 

 通讯员肖奕鸣 记者刘万生 7月9日,记者在大连理工大学采访了一名女大学生。“您要我问公益是什么?我的民族告诉我,公益就是互助之情与感恩的心,它不是一时勇气,而是一贯坚持,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润物无声。”杨喆雨,一个来自贵州的土家族女孩,用她坚持不懈的行动,书写了一段为别人带去梦想的故事。
 
来自山外的美丽“老师”
 
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的杨喆雨于2014年暑假参加了我校“山人行”社团组织的为期15天的“贵州山区公益支教活动”,支教地点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金州小学。
 
金州小学是个闭塞的地方,乘摩托车到最近的集市也要半个小时以上。不仅路途不便,生活条件更是艰苦。“我们有的是两麻袋的土豆,和一群真诚的朋友,”杨喆雨这样说道。除了食材上的单一外,金州小学用水条件也不方便,最近的水井也要百米开外。然而这样的荒凉地带和令人畏葸的生活环境却让这个来自贵州的女孩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决心。她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这里只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的孩子们开设了绘画的课程,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也让他们明白在山外的广阔天地中,有着更精彩的世界。
 
杨喆雨感叹道:“有的时候看着他们好奇又惊异的眼神,感觉就好像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样质朴天然的环境中,杨喆雨用自己一颗纯粹简单的心为山区的孩子们描绘了理想的蓝图。
 
心系大山的“建筑师”
 
除了上课,杨喆雨在课下也尽量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走进山区孩子们的家门进行家访,了解到山区人口较多,迫于生计,拓荒之犁延向大山,所见的大山不是树木成荫,而是种满玉米的山头。尽管如此,很多青年人还是要外出打工以维持生计,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
 
这些在杨喆雨看来还幼小的孩子,却早已用他们稚嫩的肩膀担当起责任。“小小的孩子,也就六七岁,五点多就要起床,再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学校,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坚强。”孩子的勇敢让杨喆雨有了很大的感触。
 
除了土家族以外,还有数十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布依族、侗族、彝族、苗族都在这里聚居。杨喆雨支教的地区就是以彝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这里处在山区,所以发展的并不好,少数民族的扎根溯源思想让他们不愿离开这片虽然贫瘠却充满传承的土地。
 
“人居的矛盾是山区发展的桎梏。”杨喆雨在为孩子们描绘五彩斑斓的梦想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理想。作为一名学建筑的学生,杨喆雨的未来自然是宽广坦荡,可是她在成为建筑师的路上还时时惦记着大山深处。“我梦想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担当的建筑师,满怀着青春热情,将更多的爱与希望带给山区,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热爱我的民族。”
 
当之无愧的“公益之星”
 
“这里的生活朴素简单,人们的心境纯粹自然,仿佛回归生命的本真,日出而作,日落则息。大山给了我们养育的宽仁,也给了我们行路的困顿。从学校登高眺望,远处是峰峦如聚的天尽头,近处是漫山遍野的玉米地。”提到“公益”这个词,有太多人能侃侃而谈,又有太多人望而却步。杨喆雨,一个单薄的建筑系女生,不多言语,却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让人赞叹的支教篇章。这与光说不做的人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也是这个倔强的贵州女孩做出的一个强大的榜样。
 
为公益,她牺牲自己的假期;为孩子,她奉献自己的青春。正如她自己所说,公益是一种坚持,“我的公益之路其实刚刚启程,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他们和我的梦想,我会为公益继续一路前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